会议现场
2024年4月20日至21日,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前沿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励吾科技大楼中心会议室举行。此次论坛汇聚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及广东省10所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全国各地70余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驱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论坛开幕式由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王晓丽教授主持,华南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麦均洪研究员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麦均洪研究员首先代表学校向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嘉宾、专家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最新发展情况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成果,他指出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就“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问题展开研讨,正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的重要举措,也是庆祝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四十周年、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重要讲话及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最好方式,他表示华南理工大学将持续发挥学科优势,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为探索“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贡献更多“华工智慧”和“华工力量”。
本次“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前沿论坛”作为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一次盛会,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问题,积极回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对人工智能这一时代命题的重大关切,吴潜涛教授、李萍教授、骆郁廷教授、王永贵教授等国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资深学者,董慧教授、项久雨教授、冯秀军教授、杨峻岭教授等国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中青年骨干学者,以及广东省10所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专家教授纷纷围绕大会主题发表看法,共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创新和思想政治教育应用创新等时代论题,推动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交叉研究的纵深发展。
专家作主旨报告
在论坛主题报告环节,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吴潜涛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40年的回眸与思考”为题作了主旨报告。吴教授从三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简要回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40年的探索发展历程,点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好人工智能,搞好精准思政和数字思政的研究;要借助人工智能不断创新教育方式,着力重点破解自身学科的“信息茧房”;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与微观概念的辩证关系,突出学科特点和学科使命,在铸魂育人的基础上把“魂”铸牢、铸好;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话语体系的建设,突出地方优势;要密切关注学科领域重大理论问题、前沿问题,在与其他学科学者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真问题、大问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李萍从“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何以可能”的视角入题,结合自身在中山大学创办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展学术研究的经历,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要提高三种学术对话能力:一是与时代发展对话的能力,直面时代提出的重大关切问题,进行规律性的解答;二是与学科前沿对话的能力,学术研究必须站在学科前沿思考问题,教育的观念和方法要紧跟时代步伐,注重人的主体性的哲学反思;三是与多学科视野对话的能力,要力求突破单一的、单向度学科视野,保持多视角的学术张力,加强对“两个结合”的研究,增强学术自主性,提高学术定力。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骆郁廷以“智能算法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为题作了主旨报告。骆教授指出算法推荐是一种隐性的话语权力,它通过信息的智能识别和推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而影响人们的实践行动;算法推荐在精准把握网络用户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实现了海量网络信息的精准推送、精准匹配,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他强调,算法推荐也带来了削弱主体、去中心化、信息茧房、碎片传播等诸多问题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引导创新,真正做到指导算法、用好算法、提升算法。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在题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引发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其应对》的报告中,警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容易引发意识形态领导权解构风险、意识形态话语权旁落风险和意识形态管理权弱化风险。他从如何加强智能引领、如何提升智能升级、如何强化制度保障、如何提高技能素养四个方面提出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注重从体系化建构、常态化执行、长效化落实中提升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确保思政教育在智能技术赋能下坚守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立场。
与会专家发言
在论坛专题报告阶段,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秀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董慧教授、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项久雨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杨峻岭教授、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辉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晓丽教授分别以“文明论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高校数字思政课哲思”“教师数字胜任力提升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精准思政的辩证性反思”“生成式人工智能关联的价值分化风险及应对理路”为题进行了发言。
在论坛主题发言环节,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中源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关锋教授、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程京武教授、南方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任映红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国民教授、深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守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唐土红教授、广东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瑜教授、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国启教授分别以“人工智能时代‘时代新人’培育理念与形态”“‘中国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人工智能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几点思考”“人工智能下思政课教学改革探讨”“从文明的规范性内涵看人的现代化”“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现代化的契合性”“立德树人:‘生命化’德育的价值旨归”“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意涵”为题进行了发言。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为了更好促进交流、碰撞思想、产生火花,尤其是帮助青年学者解决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上遇到的深层思想困惑,本次论坛特别设立了“专家学者面对面”“青年学者面对面”等交流环节。交流现场,既有深入细致的学术讲解,也有轻松愉快的互动交流,学术气氛活跃而热烈。与会学者们聚焦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体系建设和应用创新发展,深度剖析了一系列理论前沿议题,如“算法推荐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如何用‘价值优先’驾驭‘流量为王’”“诚信原则在技术应用中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区别”“如何科学合理地架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以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等。同时,学者们还就如何将最新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成果有效应用于实践教学中,以提升教育的实质性效果展开了讨论。此外,他们还探讨了如何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以增强青年教师在学术研究和教学中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个人与集体的共同成长与进步;如何避免在学术研究中过度追求短期利益,实现学术研究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机统一等议题。
论坛最后,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王晓丽教授作总结发言。她首先代表学院向各位主讲嘉宾、所有与会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她指出,本次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前沿论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在探索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论坛不仅集结了众多学术精英的智慧碰撞,更通过深入研讨和案例分享,明确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和实践效能提升的重要性。王晓丽教授进一步表示,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积极响应国家对高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要求,持续深化与各兄弟院校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共同攻关科研难题,努力实现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力求在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上取得更多突破,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加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撑。
大会合影
本次论坛受到校内外众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青年学者和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关注,大家纷纷表示,本次论坛是一场高规格、高质量、高水准的学术盛会、思想盛宴和精神大餐,碰撞出许多新思想、产生了许多新智慧,展现了一代代思政学人的大格局、大视野、真性情、真情怀,必将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也必将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青年学子的心中埋下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究的种子,激励更多青年学子积极投身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感召更多青年学子以高度学术自觉推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伟大事业。
图/文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