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风采】党建引领促发展 产教融合育英才 ——南沙师生联合党支部主题党课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5.07.23 17:23:00
浏览量:27

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动党建工作与学院发展深度融合,2025年6月25日上午10时,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南沙师生联合党支部在广州南沙科技创新中心会议室开展了主题为“党建引领促发展产教融合育英才”的主题党课。此次党课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南沙师生联合党支部书记赵谋明同志主讲。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冯向阳同志,纪委委员黄慧同志,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以及淀粉与植物蛋白深加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霞同志及支部师生党员参与学习,现场学习氛围浓厚,交流讨论热烈。

一、百年淬炼:解码作风建设的历史脉络

首先,支部赵谋明书记以史为鉴,系统梳理了党的作风建设历程,深入阐释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的形成背景、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从古田会议确立思想建党、作风强党原则,到延安整风运动凝练“三大作风”精髓;从改革开放初期规范干部待遇的规定,到新时代中央八项规定的里程碑意义,赵书记通过鲜活的历史节点,生动展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推进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与历史传承。

二、深入融合:三大作风赋能学科育人新实践

随后,赵谋明书记聚焦如何将三大作风的精髓实质有效融入学科发展和育人实践,分享了探索新时代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路径方面的深刻感悟。他指出,“理论联系实际”是破解当前教育与产业脱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必须构建面向产业需求的“真场景、真能力”育人体系。他以支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实践为例,展示了“密切联系群众”在推动技术转化、服务区域发展中取得的显著成效。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赵书记以食品学科“蛋白质精深加工”科研团队攻坚克难为例,生动诠释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在驱动科技创新、解决产业共性难题以及实现从“写论文”到“做产品”思维跨越中的核心作用,并鼓励师生“让兴趣扎根产业,让创新对接市场”,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起来。

三、躬身力行:八项规定落地的行动指南

赵谋明书记特别强调,传承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必须与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密结合。他深入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重要指示,警示全体党员深刻认识“四风”问题的严重危害。赵书记要求支部全体党员:必须筑牢思想根基,深入学习领会八项规定精神实质,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身作则;全体师生党员都需锤炼过硬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担当,以“钉钉子精神”服务师生、推动学院和学科高质量发展。

四、师生热议:凝聚共识激发奋进力量

此次党课在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深受启发、收获颇丰。

党员教师冯云子同志表示:“赵书记的党课让我深刻认识到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的紧密联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着力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带领学生对接企业实际需求,提升育人实效。”

博士生党员钱兢菁同志感慨:“党的三大作风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能扎进我们科研土壤的种子。本次党课让我意识到,要学会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立足本职,脚踏实地,勇于担当。”

硕士生党员章嘉乐同志谈到:“当‘产教融合’从政策术语转化为实验室的操作系统,当三大作风成为破解科研与产业二元对立的密钥,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学科建设的路线图,更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应有的精神坐标。”

在认真聆听赵谋明书记的党课后,学院党委书记冯向阳同志深感触动,对党课内容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党课创新性地将党的作风理论转化为指导产教融合的具体路径,特别是通过破解产业痛点、指导学生角色转换等方式,展现了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冯书记号召学习赵谋明同志带领的南沙师生联合党支部‘高原建高峰’的进取精神,助力学科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五、总结展望:党建引领开启产教融合新篇章

本次党课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展现了党建引领在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适应产业需求的人才提供了有益借鉴。在新时代背景下,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产教融合,正成为实现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活跃在“食品生物技术”团队的青春力量,南沙师生联合党支部将会继续发挥“以高原建高峰”的科研精神,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战略,为我院建设培养更多的“理论扎实,实践过硬,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图1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南沙师生联合党支部书记赵谋明授课现场

图2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冯向阳同志作总结点评

 

 

 

图/文 龚舜莲、周敏之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