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代码:0832)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内最早建立的食品科学专业之一。1990年获得“食品科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995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1年批准为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2007年食品科学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22年入选新一轮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美国US News食品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排名中连续两年位列全球第一(2022,2023);主要支撑农业科学进入ESI全球前0.138‰。主要培养方向为:
(1)食品生物技术
通过与合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编辑等深度交叉融合,着力培养掌握蛋白质精准酶解与定向纯化、微生物代谢与过程精准调控、全基因组水平的细胞工厂设计与重构、食品酶再设计与从头设计、食品功能组分生物催化与转化、生物传感器设计及应用等技术的人才。
(2)食品科学
研究食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及食品在加工、制造、贮藏、保鲜、包装、流通等过程中的组分与结构变化等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重点解析食品品质变化与原料生产、加工过程的相互关系,培养在食品组分特性与结构变化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领域创新性人才。
(3)食品安全
研究食品从原料生产、加工、贮藏、流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对人体健康危害的风险及其预防与控制等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重点解析食品原料及食品中安全风险因素与人体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紧密围绕食品安全和快速检测技术和理论问题,聚焦研究全产业链危害风险的迁移转化、监测检测、追溯预警、过程控制等食品安全主动保障技术,培养可胜任食品安全监管与质量过程控制领域的创新性人才。
(4)食品营养
研究食品营养与功能成分、消化吸收代谢规律、营养健康机制、以及营养成分保持与活性提升技术等相关理论、技术及方法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方向。重点围绕功能性营养组分的构效关系与营养特性等基础理论突破,培养具有开展食品营养组分营养健康机制、定向修饰、高效输送、活性保持与提升等方面能力的创新性人才。
(5)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
研究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的理化性质、食用品质、营养价值、加工工艺、综合利用等相关理论、方法、技术与工程。重点围绕功能食品营养与健康与碳水化合物、油脂、蛋白的构效关系理论和功能性糖、功能性油脂、功能性蛋白等创制关键技术与科学问题,培养在功能碳水化合物、蛋白和油脂的结构、性质、物性修饰及其应用等领域具备创新性研究与开发的创新性人才。
(6)食品绿色加工与智造
以实现绿色、高效、智能农产品加工制造为目标,着力培养开展农产品绿色低碳加工与智能制造新技术集成研究,聚焦脉冲电场、超高静压、超声和微波、智能保鲜等绿色加工技术在农产品贮运、加工及活性组分的定向分离提取中的应用,构建机器视觉、传感器、自动化机器人设备和活性保鲜与智能包装技术,实现对农产品的分级和在线无损检测及其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建立新型食品活性智能包装体系品质评价技术与方法的创新性人才。
二、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代码:0822)
华南理工大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是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及“985工程”建设行列的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由制浆造纸工程、制糖工程、发酵工程和生物质科学与工程等二级学科组成。轻工技术与工程学科1991年建立全国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5年全国博士后流动站评估中获“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称号。其中,我院建设的制糖工程学科创建于1952年,分别于1962年招收硕士生,1984年获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至今均连续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1)制糖工程(学科代码:082202)
制糖工程学科是我国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首批国家重点学科。也是“211工程”、“985工程”、广东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优势学科,该学科以教育部直属轻化工研究所为依托,拥有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淀粉与植物蛋白深加工教育部工程中心、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国际糖业研究中心、农产品资源绿色加工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基地,以化工过程和碳水化合物科学为基础,结合华南地区亚热带作物和糖源的开发与研究,紧跟营养健康、糖生物学、糖药物学领域的国际研究前沿,并结合生物技术、营养学和现代材料学等高新科技,拓宽学科的研究领域,在传统学科的改造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该学科自50年代开始相继有多名海外留学人员参与学科建设,目前拥有“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为带头人的知识结构和年龄层次合理、创新与竞争意识强的高水平教学和科研队伍。
培养方向:碳水化合物绿色加工、碳水化合物功能与营养、糖类药物制备、糖生物技术与安全
三、生物与医药(专业领域代码0860)
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类别紧密围绕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区域高质量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对高素质生物与医药领军人才的迫切需求,并以发酵工程、食品工程、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工程、生物技术与工程等专业领域方向为办学重点,以解决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生物与医药工程问题、满足国家重大生物与医药工程需求为目标,培养生物与医药工程技术高层次专门人才,建成世界知名、国内领先的人才培养基地。
本专业学位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主体,整合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等相关学科专业优势力量,充分发挥我校工科专业雄厚的基础与优势,积极进行医工结合交叉学科发展,在医工结合方面特色凸显。我校支撑该学位点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学等学科历史悠久,与“粤港澳大湾区”食品医药企业和从业机构联系紧密,已形成显著的培养特色。主要培养方向为:
(1)发酵工程
本专业领域以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现代工程技术,开展生物或其功能的定向改造,并通过生物反应器进行大规模培养,以实现有用代谢产物或生物细胞的规模化生产的工程领域,涵盖食品发酵。生物药物发酵、工业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治理、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等研究方向。通过参与工程化技术训练,着力培养发酵工程领域具有高水平工程理论与实践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工程应用与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2)食品工程
本专业领域面向农产品可食性原料、制品和食品加工、贮存、保鲜、流通、监管等关键过程技术与应用的工程领域,涵盖食品加工与制造、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新资源挖掘、食品机械与智能装备、食品合成生物、食品工业管理等研究方向,是衔接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的重要桥梁。通过参与工程化理论与技术研发,重点培养食品工程领域具有高水平工程理论与实践能力、具备国际视野和工程应用与管理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3)生物技术与工程
本专业领域运用现代生物学、化学、医学和工程学等相结合的方法,利用生物体的改造和设计,高效生产所需产品、改善生命健康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工程领域,涵盖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工程、生物过程工程、生物材料工程、合成生物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物安全等研究方向,是实现生命科学成果应用与工业化的桥梁。培养具有较坚实的生物技术与工程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技能的高层次创新型和应用型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