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风采】湾区赋能,龙脑兴农——食品营养与健康系五山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赴梅州开展产学研融合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04 11:27:05
浏览量:10

为深入践行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强化党建引领与产学研深度融合,2025年6月17日至18日,食品营养与健康系五山研究生第一党支部联合轻化工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党员代表,赴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广东华清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围绕“湾区赋能,龙脑兴农——梅州乡村振兴华清园实践活动”主题,开展了“从实验室到万亩林:湾区-华清园龙脑产学研融合助力梅州现代化实践探访行动”。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访、技术交流与文化研学,引导师生党员在乡村振兴一线感悟科技力量,强化使命担当。

17日中午抵达平远后,在华清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门前,全体参与活动的师生党员与公司代表在活动伊始拍下合影,为此次富有成效的校地产学研交流活动拉开了序幕。

支部成员于华清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影

 聚焦技术赋能,破解产业瓶颈

在华清园公司代表的带领下,队伍首先前往生产车间,系统观摩了梅片(天然冰片)从原料处理、提取、纯化到成品的全链条加工流程。华清园技术人员重点介绍了其公司的重要成果——高效龙脑提取及纯化技术。成员们对先进设备和技术创新如何精准解决产业痛点、提升产品品质与附加值有了深刻认识。

支部成员参观生产车间

随后,大家参观了研发中心,详细了解了梅片相关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与未来规划。通过观察“从基础研究到工艺创新,再到高值产品开发”的完整转化链条,成员们真切感受到湾区高校科研力量在破解地方特色产业技术瓶颈、驱动产业升级中的核心价值,深化了将实验室创新成果应用于广阔天地的责任感。

支部成员于研发中心合影

紧接着,队伍前往龙脑樟(梅片树)种植基地,实地考察这一特色药用植物的生长特性、规模化种植技术及资源培育现状。这让大家对龙脑产业链的源头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理解了原料保障对后端精深加工和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支部成员参观种植基地

传承华工情,共绘兴农卷

在种植基地现场,范鹏辉老师现场以华南理工大学梅州科技特派员苏健裕老师的故事为主题,讲授了一场生动的党课。苏老师发现在当地被誉为“植物黄金”的右旋龙脑长期受限于进口,价格飞涨,成为制药原料“卡脖子”难题。苏老师带领团队跋山涉水筛选出合适的梅片树,联合学校多个学科团队突破技术难题,天然右旋龙脑的国产化在这片山野间蓬勃生发,同时开展种植培训,带动当地农户积极参与梅片树种植,共享发展成果。范老师鼓励学生们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工作。

活动期间,师生党员们特别前往基地内由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同志于2018年8月23日亲手栽种的梅片树前合影留念。这棵象征校地情谊与科技助农初心的树木,如今枝繁叶茂,激励着新一代华工人继续扎根大地,服务地方。

支部成员于种植基地梅片树下合影

党建引领聚合力,作风建设促发展

17日晚,全体成员在驻地酒店会议室举行主题党日活动。活动聚焦“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作风建设主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主题。党员们集中学习了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本次实践活动所见所闻,就如何将严明的纪律、务实的作风融入科研攻关、社会服务与个人成长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大家一致表示,要时刻绷紧纪律之弦,保持清正廉洁、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将科研论文写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田野大地上,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实际成效。

支部成员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文化铸魂增认同,湾区联动拓视野

18日上午,实践团前往中国客家博物馆参观学习。通过丰富的展陈,党员们深入了解了客家民系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与坚韧的精神,特别是客家人扎根山区、艰苦奋斗、建设家园的历程。这趟文化之旅增强了大家对服务梅州、助力粤东北乡村振兴的文化认同与情感纽带,也启发了如何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入湾区品牌推广的思考。

支部成员于中国客家博物馆合影

此次“湾区赋能,龙脑兴农”梅州之行,是食品营养与健康系五山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与轻化工研究所教工党支部深化党建引领、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生动实践。通过深入龙脑产业一线,师生党员们:切身感受了湾区高校技术创新赋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见证了联合攻关技术如何破解发展痛点;系统学习了农林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万亩林、实现产业化的完整路径,强化了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新质生产力的使命担当;积极思考了以新媒体等渠道推广湾区科技助农品牌、提升龙脑衍生品市场价值的有效途径,拓展了服务乡村振兴的视野与思路。

展望未来,支部将持续深化与地方企业的党建共建与产学研合作,引导更多党员师生将专业知识与国家战略、地方需求紧密结合,努力打造具有湾区特色、华工印记的乡村振兴服务品牌,为谱写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文:食品营养与健康系五山研究生第一党支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