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新闻】揭开食物变色奥秘,推进社区食品科普 ——记2024年3月16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科普进社区”活动
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健康中国”建设战略,同时服务基层,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实践部下属队伍讲师团于2024年3月16日在五山社工站面向五山社区居民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
下午14时整,所有讲师团成员在五山社工站集结完毕,并和社工站工作人员一起布置好场地,提前调试好设备,满怀激情地期待居民们的到来。14时20分左右,居民陆续到达现场完成签到后,讲师团成员给他们分发活动清单并引导他们就座。至14时40分,所有参与活动的居民均到齐,科普活动正式开始。主持人张芷珊首先介绍了几例生活中食物变色的例子——水洗紫甘蓝、小苏打洗桃子等,并向居民们澄清这些变色现象其实与人工染色、化肥农药并无关联。她向居民揭开了食物变色的奥秘,讲述了食物变色的原理是食物中的色素发生了溶解、氧化等化学反应。随后,她补充解释到有些食物的变色其实是由变质引起的,并教居民通过“一看二闻三触”的方法简单判断食物是否变质。
基于本次活动关于“食物颜色”的主题,主持人还给居民推荐了一种食谱——“彩虹饮食法”,帮助居民更好、更科学地改善与规划自己的膳食食谱。现场居民对此很感兴趣,纷纷拿出手机拍照保存食谱,并对食谱中避免选择含粗纤维的蔬菜这点提出了质疑。讲师团成员对此作出了回答,这是因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的牙口不好难以咀嚼,低年龄段的老人可适量食用。
不知不觉中,活动已经抵达最后但也是最激奋人心的一个环节——有奖问答环节。讲师团成员在此环节中提出了五个问题,包括“胡萝卜素是否只在胡萝卜中存在”、“食品配料表按什么排序”等,引导居民增加对食品深入的思考与理解,改善日常饮食习惯。居民踊跃参与,不等主持人喊开始,便争先恐后地举手抢答,每个参与回答的居民都得到了讲师团准备的除湿盒奖品。除此之外,凡是参加活动的居民都将收获抽纸一包。问答环节结束后,所有居民和讲师团成员们一起笑意浓浓,合影留念,定格下美好的瞬间。至此,本次“科普进社区”活动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不仅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了解食品安全与膳食搭配相关知识,也培养了同学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
图、文/新闻部 梁宏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