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青春无限,心怀四方 ——采访尹若甜同学纪实

发布时间:2023.05.17 16:19:16
浏览量:1302

2023511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新闻部对尹若甜同学进行了线上采访,以下为采访的具体内容。

 个人简介:

尹若甜,女,中共党员。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支部党小组组长、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与教务处学生助理,曾任学生创新俱乐部知识管理部负责人。获评华南理工大学三好学生、一星志愿者,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级二等奖学金、“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特等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赛三等奖。目前已保研,参加华南理工大学1+3西部计划的研究生支教团,将于20237月前往西部支教。

 

问题1:学姐作为一名党员,在学生工作、志愿服务、科研竞赛、社会实践各方面都取得不错的成就。您认为党员这一身份的职责是什么?

尹若甜:服务群众是党员的职责,是党员必须要履行的使命,是党员肩上必须要担起的担子。大学生作为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更要牢记党员的责任与义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大学生在学生工作、志愿服务、科研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日常生活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并举,学习与思考共行,才能在履行党员义务、实践党员责任的过程中焕发新的光彩。

 

问题2:学姐在过去志愿服务中投入了如此多的时间精力,也曾获评“华南理工大学一星志愿者”,是什么支撑您一直致力于其中?又遇到了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呢?有些同学认为志愿活动会与个人生活发生冲突,请问您是怎样平衡志愿活动、学习和休息娱乐这三者的呢?

尹若甜: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帮助到他人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活动中你可以体会到为人民服务所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同时也能充实自我,汲取精神力量,还可以借助志愿服务活动来提升自我,开阔自己的眼界。志愿服务可以让我们帮助到有需要的人,也能为社会、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服务活动期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2021年暑假期间参与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分院志愿服务活动,我担任门诊部志愿者,服务时间长达1个月。当时我遇到了两个困难:第一个是路途遥远。服务医院距离我的家有10公里远,我需要每天早上六点起床,再乘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前往医院,只为赶上早上八点开始的志愿服务活动。第二个是当时疫情形势严峻。20218月国内的新冠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我们每天都需要接触来医院就诊的患者,风险较高。但这些都没有动摇我去医院做志愿的决心和阻挠我前进的步伐,面对重重困难,我坚持了下来,在一个月时间里,我累积服务了38次。在这段时间里,我体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患者对我工作上的夸奖,以及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小伙伴们的相互鼓励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决心。

至于如何做到平衡志愿活动、学习和休息娱乐,我的做法是分段进行。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平时以学业为重,课余时间可以在学校参加一些志愿活动,在寒暑假期间可以参加社会上的志愿活动,接触不一样的人,看看不一样的世界,同时参加志愿活动也可以让我汲取知识,如我参加过2021创客广东生物医药决赛志愿者,了解生物医药行业的一些市场应用,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我觉得做志愿活动也是休息娱乐的一种方式。

 

问题3:我们了解到学姐报名参加了华南理工大学1+3西部计划的研究生支教团,请问您对即将到来的志愿服务有怎么样的期许?为此做过哪些准备?报名参与的初心又是什么?

尹若甜:对于即将到来的一年支教服务,我非常期待,希望能够真正帮助到贫困地区的孩子,让他们能够看看山外浩瀚的云海。将新的希望播洒,让清澈的爱绵延。这也是我的初心。

在这之前我参加过“大手牵小手”学业帮扶活动,与孔美村孔美小学的学生一对一进行课业辅导,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去帮助他们,带他们看看外面的世界,为学校帮扶、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曾经参加过基层志愿服务,如:医院门诊部志愿活动。这些志愿服务经历为我在研支团面试中增添了光彩。

目前我在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小学进行为期2个多月的跟岗实习,向华工附小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我在实习期间已完成试课任务,为之后的支教做准备。

 

问题4:学姐拥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历,请问您在过程中各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收获了怎样的提升?

尹若甜:通过社会实践经历,我们逐步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些经历在无形中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如我参加过的2021创客广东生物医药决赛志愿者,可以通过志愿活动去了解到现实的生物医药行业,结识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人群,开阔自己的眼界;身边也有同学参加过国际类志愿服务,拓宽自己的视野。

 

问题5:学姐不仅致力于志愿服务,还参与了许多科研项目。在科研的路上,您有过失败或者受挫的经历吗,又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继续走下去的呢?

尹若甜:科研有很多不确定性,在实验中可能有很多困难,如仪器设备操作不熟悉、实验误差过大、实验结果不理想等等,实验重做或更改是常见的事情,有时候也会打击自己的信心。面对这些困难,我的做法是:首先自己先寻找问题所在,分析原因,再积极寻求同门师兄师姐和导师的帮助,可能你遇到的难题在他们那里只是个小case。若问题依然解决不了,参考相关科研论文,对比不同方法和步骤,做些预实验考究实验条件,再开始进行实验。

 

问题6:学姐在众多比赛取得奖项。请问学姐是如何获取这些比赛信息并如何为这些比赛做准备的,对于刚接触学科竞赛和各类活动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吗?

尹若甜:我参加的比赛类型学科交叉较多,除了“天虹杯”等食品相关的比赛,我还参加过“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挑战赛(与机械、自动化学院同学合作)、“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与旅游管理系同学合作)等。我通过高中或大学认识的同学获取到比赛信息,再去官网详细了解比赛规则和方向,如若感兴趣,再与队友讨论分工相关事宜。我在“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挑战赛主要负责智能面板UI设计,课余自学过UI设计也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助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我负责食品过敏原专业知识顾问,能运用食品专业知识为团队模型提供理论基础。

不影响课业的情况下,积极参加比赛,学会团队协作和丰富自己的比赛经历,可能会在比赛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兴趣点,了解不同的方向和领域,对未来的去向(实习、就业、科研)都会有一定帮助。

 

问题7:部分同学认为:“大学生参加学生工作、志愿服务和专题讲座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将时间更多花在学业上来争取保研”,请问学姐是怎么看待这种观点的呢?

尹若甜:分情况讨论,总的来说,有个清晰的目标并朝它努力奔赴,才是对自己时间的最大利用。若你已经明确认定你的目标就是保研,那就朝你的目标努力奔赴,不过在迈向终点的路上,别忘了看看沿途的风景。保研考研考公就业,何尝不是一场信息战?

 

问题8:学姐有多次获得奖学金的经历,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获得奖学金的条件和拿到奖学金时的感受吗?

尹若甜:申请奖学金主要看智育成绩积分排名和学年综合测评成绩积分排名(百分比),这两个数据达到国家或校级奖学金的要求就有希望获奖。获得国家和学校奖学金是对我努力学习的一种肯定,也是一种鼓励。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用自己的奖学金给自己购置了平板,我体会到了收获学习硕果的快乐和满足,更激励我今后要努力学习。

 

问题9:学姐能对学弟学妹们说些勉励的话语吗?

尹若甜:大学四年转瞬即逝,四年后的某一天,我们可能会走向各自人生的道路,因此提前选择和规划好自己的道路很重要。大一至大三以学业为重,扎实巩固自己的专业基础,再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和比赛,我们可以“乘风破浪”,去探索未知的可能,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志向,寻求学长学姐、长辈和身边亲友的建议。无论是读研、就业、考公还是出国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图/尹若甜

文/新闻部 邱沁菁 曾佳莹 张怡轩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