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心之所向,筑梦前行 ——采访江灏然同学纪实
2023年4月16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新闻部对江灏然同学进行了线上采访,以下为采访的具体内容。
个人介绍:
江灏然,女,中共预备党员。19食科1班团支书,曾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秘书部负责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获评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学生会骨干、共青团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华南理工大学三好学生;曾获得校级三等奖学金。现成功保研至本院。
问题1:请问学姐对党员的身份有什么认识?您认为这一身份的职责是什么?
江灏然:党员身份在我看来是给予了我一份责任感。从提交入党申请书,到发展为积极分子,再到成为发展对象,这是一个自身不断被认可的过程。虽然身份上有转变,但是不可以松懈,因为党员是冲在第一线为人民服务的。我认为作为学生党员,放在第一位的还是作为学生的职责,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第二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更多的关注“大我”,把目光放在人民和社会上,试着去做一些对人民和社会更有利的选择,发挥自己的先锋榜样作用;第三是时刻提醒自己这个身份所带来的使命。
问题2:请问学姐在大学各个阶段都树立过哪些目标,又是怎么完成的呢?在您争取保研的过程中,您是如何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的?
江灏然:其实我在大一上学期的时候成绩并不理想。可能是因为上大学之后有所松懈,当初的排名排到了年级的中下层,所以大一立的目标就是把自己的成绩提上来。大一的下学期由于疫情的原因我们一直在家里学习,没有太多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相对来说学习状态保持的比较好。大二的时候发现身边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陆续保研或拿奖学金,在榜样的作用下自己就很想向这些优秀的人靠近一些,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我一步一步找到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到了大三,我明确了保研的目标,时刻关注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关于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我个人不太支持持续的高强度学习,有时候自己状态很差的时候没有必要勉强自己必须学完。把手头的东西先放下,出去散散步放松心情,转换心态,劳逸结合,其实对后续的学习会更加有利。
问题3:学姐读研的初心是什么?是否是出于热爱科研、提升学历?还有什么其他的思考与想法?
江灏然:一方面我本身比较喜欢食品这个专业。我是高考前报名综合评价招生计划的时候就选择了食品专业并且被录取的。我对这个领域比较感兴趣,但是感觉自己前面学的知识不是很精,停留在一个比较浅显的阶段,想继续深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另外一方面,我很享受校园生活。在这个阶段,我认为我们在拥有自由的同时,又不会被太多外界的事情所烦扰。所以我认为读研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问题4:学姐是否会受到身边拥有同样目标的同学的消极或者积极的影响?请问学姐是怎么面对环境内卷和自我内耗的呢?
江灏然:我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我认为身处的环境很重要,因为人是很容易产生从众心理的。很幸运的是我身边的人都和我比较类似,比如舍友和部门同事,他们都有自己的目标,积极上进,大家会一起努力学习、工作,情绪低落的时候也会互相帮忙排解。所以我在这个环境的带动下也能够维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面对环境内卷,我认为我们一定要找到自己的节奏,没有必要被环境推着走。现在在社交媒体上,经常有散播焦虑情绪的情况出现。但是实际上焦虑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只会导致自己被困在情绪的牢笼里,自己觉得痛苦的同时,身上散发出的焦虑气息也会让身边的人不安。我认为只要找到自己的节奏和目标,一步一步来,总能让自己的生活迈上正轨。
问题5:我们了解到学姐曾在我院团学中工作,那么学姐能详细与我们分享下您的工作内容以及收获吗?
江灏然:因为我最初加入的是秘书部,我们日常的工作大多和文书相关,比如编写修改文件之类的,包括工作培训也是秘书部负责,所以部门对文件规范这方面比较重视。在后面的工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养成了时刻提醒注意自己规范的习惯,这对我后面的学习生活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因为在后续学习之中,课程论文、课程设计的说明书等等,这些都非常注重格式规范。这个习惯让我省了很多事,老师在提修改意见的时候不用过多提格式上的问题,就能把更多注意力放在内容上。另一方面,无论是举办秘书部负责的招新、换届等大型活动,还是主席团的工作,都需要我和团学的各个部门甚至其他学院的同学进行沟通,在这个过程,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包括不同年级、不同部门的或者不同学院的,这也算是我在团学中最重要的收获之一吧。
问题6:在团学工作期间,学姐是否遇到过一些感动的、有趣的,或是让学姐印象深刻的事情呢?能和我们分享一下吗?
江灏然:我比较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在大一下学期团学招新活动,那是我第一次作为活动负责人策划这种相对大型的活动.从策划的撰写到每一项工作的落实,我都参与其中,切实地感受到一个完整的活动要怎么举办。所以这个经历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算是我在团学里一个重要的开始,对我能力上的提升也很有帮助。
比较感动的事就是在我要竞选部门负责人那一年的换届大会上,我们是为卸任的学长学姐准备礼物的角色,但是那天有一位学姐给我们几个继任的负责人都送了花,收到花的时候很感动,也很惊喜。
问题7:学姐作为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曾带领食品学院学生会荣获华南理工大学年度“红旗学生分会”的称号,请问学姐在团学的日常工作中是如何发挥组织领导作用的?
江灏然:组织领导作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我作为部门负责人的时候。部门负责人要能够统筹全局,带领整个部门正常运作。比如说一项任务交待下来,负责人要确保这项工作能按时按质完成。这个阶段会比较操心一些,需要不断去关注部门的整体情况,甚至要关注到每个人的工作状态和进度。但是在这同时也要注意不能太亲力亲为,必须要学会分配工作,不能觉得自己把事情做完就好了,因为培养和带领新的工作人员成长也是部门负责人的工作之一,所以这是一个自我成长也带领其他人成长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成为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之后。作为常委,更多的是要跳出部门的局限,在总体上把握方向,不能太过插手部门内部的事情。我的态度一般是只要部门的工作在大方向上不出问题,我都不去干涉他们的想法,给新的部门负责人成长空间和机会,只负责把好最后一道关。
问题8:请问学姐平日里是如何平衡自身学业和学生会工作的?您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下关于时间和精力分配的经验呢?
江灏然:在我担任部门负责人时,出现了一个工作量较大、学业负担也较重的阶段。对我来说,学习是一个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去运用大脑的过程,而有些简单的工作则能以比较轻松的方式和心态去完成。这个时候我会把自己要做的事罗列出来,把学习和工作任务穿插着安排时间。比如说我在学习一定时间后,会去做一些不怎么需要动脑的工作,这样可以让大脑不会一直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其次就是在不那么忙碌的时候,尽可能不要把东西都堆到最后一天。我一般会自己给自己定一个比提交时间提前一到两天的ddl,这样能更清楚自己要先做什么事情,遇到突发情况也会有缓冲的时间。
问题9:学姐作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一届大学生中的一员,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面对疫情等外界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在心态上经历过怎样的变化和成长呢?
江灏然:疫情是一件比较突发的事情,一开始会觉得很郁闷,因为好不容易结束了高中阶段,迎来了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却不是被封在家里就是被封在学校里。但是后来我看到包括自己身边很多的基层工作人员因为疫情不停地奔波,也认识到了有很多人在为我们维持正常生活的运作而付出。
至于事情的不确定性,最重要的是学会了制定Plan B,凡事不能只给自己留一个选项。比如说某一段时间你想去哪里玩,就不能只制定可以出门的计划,也可以粗略设想一下如果没能成功出门,这段预留出来的时间可以做什么。
问题10:有一部分人认为,由于就业、社会环境、普世价值观等一系列原因,如今的大学生相较从前更加复杂、浮躁、功利。学姐认为如今的大学生应当如何自处?又有什么建议给学弟学妹们呢?
江灏然:很多人都把大学比喻为“象牙塔”,我觉得既然我们还处于这样一个相对纯粹的环境中,就要在有限的时间里珍惜当下、敢于试错,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没有必要带着目的去看待身边的一切。如果一直想着从某一件事中获得实际利益的话,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就不纯粹了。比如说参加一个志愿活动就是为了志愿时,或者参加一个活动比赛就是为了加分,带着算计去计较自己的付出和所得,这就已经抹去了这件事情本来的意义,也很难沉浸在过程中让自己感觉到快乐。
另外,大家在大学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大胆向长辈、同学、和学长学姐倾诉或者询问建议。其他人可以从别的角度让你跳出“当局者迷”的困境,提供一些他们作为过来人的经验教训。当然大家都是有自己思想的成年人了,对于事情有自己的判断,所以我们也不一定要完全按照他们给你提供的思路走。即使最后不打算采纳他们的建议,倾诉的过程也能帮助自己舒缓情绪,走出内耗。
图/江灏然
文/新闻部 邱沁菁 曾佳莹 张怡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