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食品与医药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健康食品产业创新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
4月22日至23日,第一届食品与医药生物制造学术研讨会暨粤港澳大湾区健康食品产业创新论坛在广州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和广东省食品学会承办,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清平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谢明勇教授、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佘远斌教授出席活动。
22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处长张国俊,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李旭东出席活动开幕式并致辞,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娄文勇教授主持仪式。
朱敏对出席本次活动的各位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对与会专家领导长期以来的关心和指导表示衷心感谢,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和近年科创成果。他期待与会专家深怀“国之大者”,锚定领域内“卡脖子”难题,着力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双链资源,合力推动食品与医药生物制造健康产业新发展,助力国家抢占生物经济时代发展先机和战略高地,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出新贡献。
张国俊线上对本次活动举办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将秉持开放、包容、融合理念,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前沿,为医药和食品基础研究注入新活力、新动能。希望此次活动以重大需求中的科学问题为抓手,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孕育原始创新,推动原理机制和研究范畴变革。
李旭东热烈祝贺此次活动成功举办。他表示,当前广东省科技厅正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期待与会各位专家学者,树立大食物观,强化科研院校与企业联系,引领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产业创新高地,为健康中国做出广东贡献。
开幕式后,四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围绕食品安全、未来食品、生物医药、健康发酵食品等,带来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吴清平院士在报告中介绍了食源性致病菌风险识别数据库的构建与重要食源性致病菌危害形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食源性病毒风险数据库的构建情况,并提出了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监测与控制新技术及相关的成果与应用。
陈坚院士着重介绍了未来食品的主要任务、3T(生物技术BT、信息技术IT和食品技术FT)发展路径与意义,指出食品生物技术是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支撑,并剖析了食品生物制造领域相关的任务与挑战。
郑裕国院士在报告中,剖析了我国医药生物制造的发展趋势和实践,指出医药生物工艺是我国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其技术革新是提高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自主技术研发、工程创新将有助于医药工业发展。
谢明勇院士围绕植物基乳酸菌产品研发中植物基原料筛选、高活性低成本植物基发酵菌剂规模化制备、发酵菌剂与发酵产品的营养功能与安全性评价,以及产品开发等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为缓解我国当下慢性疾病提出了创新性解决方案。
随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功能性食品发展、食药生物制造、肠道微生物、食品与医药生物制造”相关基础研究、应用场景与前沿挑战呈现了30场精彩报告。
此次活动立足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关注工业应用过程中绿色生物制造的焦点问题,集中展示了食品医药生物制造领域基础理论前沿及最新科创进展,为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助力与契机。同时,扩大了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生物与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影响力,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均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
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主要负责人,以及来自国内30余所院校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同时,此次活动还同步在触电新闻客户端直播,累计吸引30余万人在线观看。(图/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文/蔡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