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学海无涯,心存高远 ——采访谢庆彤同学纪实
2022年4月26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新闻部对谢庆彤同学进行了线上采访,以下为采访的具体内容。
个人介绍:
谢庆彤,女,共青团员。曾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组织部部长、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主席、追光音乐剧社行政部部长。曾获得国家奖学金、何镜堂科技创新奖,发表多篇SCI论文;获评2020-2021年度华南理工大学优秀学生会骨干、十大学生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标兵;被提名华南理工大学十大三好学生标兵;获得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学术作品”竞赛一等奖等。目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参加华南理工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3+1+1”联合培养项目,将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深造。
问题1: 师姐对于共青团和团员有怎样的认识?
谢庆彤:在我看来,共青团是一个优秀的组织。它将优秀的青年团结在一起,促进青年们完成日常工作、学习党的思想,也为党培养了优秀的人才。与此同时,共青团员是一群有着上进心与明确目标的优秀青年。他们的实干能力让共青团熠熠生辉。共青团成就青年的同时,青年也成就了共青团。
问题2:师姐认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谢庆彤:就像一百个读者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一个共青团员对“合格”或者“优秀”的定义是不一样的。比起一些特定的素质,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团员心中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去激励自己:有的团员擅长科研、有的团员擅长交际、有的团员擅长实践......每个人自身的素质不同,唯有以共青团员的身份去激励自己不断上进,坚持不懈地追逐梦想,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共青团员。
问题3:师姐曾任我院学生会主席,带领我院团学更好地服务同学,从这些学生工作中你获得了什么?对你来说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谢庆彤:我在团学的时候,经历了从干事到部长,从部长到主席的过程。因为每一个阶段的工作任务不同,所以每一个身份带给我的收获也不尽相同:当我还是名小干事时,我思考的更多是如何学到更多的东西,如何向优秀的师兄师姐靠拢。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我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当我成为部长时,我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如何举办好每一场学院活动上,同时也注重培养新干事。部长一职让我的组织策划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促使着我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当我最终成为了学生会主席,我的眼光就从学院转移到了全校。在保证各个部门间的配合良好的同时,与其他学院合作举办活动、与校内优秀的社团合作等也划入了我的工作范畴,进一步提高了我的沟通与交际能力。学生会的工作考验个人的多方面能力,例如文书的书写能力、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解决矛盾的能力、平衡组织的能力等等。虽然如此,我仍然很享受把从优秀的师兄师姐身上学来的优良品质传承给自己的学弟学妹们。当我院团学获得荣誉嘉奖,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问题4: 从师姐的个人经历中,可以了解到师姐在学习和学生工作方面都十分出色,还参与了科研与竞赛;那么师姐是如何平衡学习、工作、比赛还有娱乐时间的呢?能给师弟师妹们传授管理个人时间的经验吗?
谢庆彤:俗话说:“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当你愿意把时间花在某件事情上时,再忙也总能抽出一点时间去完成它。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参加了一个比赛,那时学生会准备换届,同时还有毕业设计相关的一些实验需要完成,时间很紧。我便将一周中六天时间划分为工作时间,在一天的时间再里划出放松时间,让自己去放松下紧绷的神经,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在每一个工作日早上九点到晚上九点,我选择在研究院自习、工作,晚上十点回到宿舍后,我会看看视频,与舍友聊聊天,给自己一个休息的机会。
另外,如果大家的任务很多,可以把任务与忙碌的时间写在日历上,如此就可以对时间的规划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同时日历也可以清楚地提醒自己在哪个时间段该干什么。在这个基础上,最好给自己设置一些具有弹性的时间段,如果任务没有完成,就可以利用这个弹性时间来补救,整体上就保证了一个平衡。
问题5:在当代,效率低、缺乏专注力是年轻人的两大通病。师姐是否遇到过此类问题?您是如何克服的呢?在克服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师姐认为什么是最关键的?
谢庆彤:与其说我是否遇到过此类问题,倒不如说我一直面临着这样的问题。我经常用一句话来调侃自己:“DDL是第一生产力。”我有时会把需要完成的事情压缩到截止时间之前来完成,那时候要做的事情有很多,就很容易让自己变得很焦虑。但其实这也不是不能克服的,还是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到我的。
第一个就是自己给自己定一个截止时间。比如学校要求30号要交论文,那么我们可以给自己定一个25号的截止时间,让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在25号之前完成论文,最后的5天尽量不要去占用它,那也是留给我们缓冲的时间,能够帮助我们应对一些突发的事情。第二个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做好安排,同时在学习时间内把会诱惑自己的东西给排除在外,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玩手机的欲望,那么可以下载一些应用在学习时间内锁住手机。第三个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圈来学习。拿我的例子来说,以前我经常在宿舍学习,但是后来我发现我去了研究院的自习区后,我的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在自习区我能接触到的都是工作所需的东西,让我偷懒的念头大幅度减少,这帮助我更专注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后一点,要意识到事情是一定要落实的。与其在那里焦虑自己还有多少事情没有处理,不如调整好心态,着手于事情,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完的。
问题6:从师姐的个人简介中,我们了解到师姐发表有多篇SCI论文。请问师姐是什么时候开始参加科研的?在参加课题以及论文撰写和发表过程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又是如何解决的?
谢庆彤:参加科研是因为我们在大二的时候的导师制,我有机会选择到了自己心仪的导师,跟着他们的课题组做实验研究或做项目。在此我也想感谢我的导师游丽君老师,她对本科生的教育非常重视,要求我们每周都要去实验室做实验。
在大二的时候我只是了解做实验的基本操作,或者是熟悉一些实验仪器的使用等等。真正开始自己的科研项目是在大三的时候,虽然那时候也是和师姐一起做的,但是在那个过程中,我不是机械性地执行师姐吩咐的任务,而是去思考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操作和结果有什么联系等等。总的来说,就是先培养动手能力,再培养科研思维。现在,我在研究院独立完成一个课题,所有的文献资料的查找、实验计划的设计、实验内容的安排,包括后期实验数据的分析,都是需要自己独立完成。
科研其实是一个慢慢进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比如说一项数据测试了很多次,都达不到理想的成果;又或者说因为疫情,有些实验无法进行……这种时候最重要的放平心态,不要一味地质疑自己。做实验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你会发现做实验其实没有那么难,优质的实验结果也会井喷式地出现。希望大家不要害怕失败,能享受这个慢慢思考的过程。
问题7:师姐是如何看待科研这一条道路的?对于想选科研道路的同学,师姐有什么建议吗?
谢庆彤:对于科研这条道路的话,我个人是比较享受的,我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加上我在高中时期的时候生物化学也学得比较好,可能从一开始也有往这个方向走的想法吧。也许大家会觉得搞科研是非常高大上的,会觉得那些科研工作者非常厉害。但其实做科学研究更多时候是发现一些小的点,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挖或者创新,这也是科研的一部分,不一定说要发现或者创造一个全新的东西。
对于想选科研道路的同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选好导师,确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就比如像我们学院就有很多研究方向,游老师的团队是研究多糖的,其他的老师有研究蛋白质的、有研究食品微生物方面的、也有研究食品加工方面的,如果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的方向,你会发现自己走得比较痛苦,虽然可以通过鼓励自己走下去,但是并不会享受到科研的乐趣;但如果你选择了与自己兴趣相符的研究方向或者实验内容,遇到难题或挫折的时候,你会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它。
问题8:我们了解到师姐曾参与过多次竞赛并拿到了优秀的成绩,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选择适合自己未来发展的竞赛项目呢?能否举例向师弟师妹们传授一些竞赛的经验和技巧呢?
谢庆彤:在参加比赛上,我认为,前期积累的经验会让后期的选择更有针对性。在早期的时候大家可以积极接触一下各类比赛,可以帮助我们积累一些竞赛的经验,这对于后期我们参加竞赛是很有帮助的。在后期,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在前期积累的经验来选择自己是否要参加一些大型的学术竞赛或者创新创业大赛。如果在前期发现自己比较适合走科研这条路的,那么可以选择参加挑战杯这种偏向学术方向的竞赛;如果发现自己比较擅长与人交流沟通,或者对一些创新创业的项目感兴趣,那么就可以选择参加“互联网+”这类的竞赛。
关于竞赛经验的话,我总结出三点。第一个我认为比较重要的点是答辩,准备答辩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项目有充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针对提问给出一个好的回答。第二个是现场的表现很重要,如果老师真的问到了一些不太了解的东西,或者是没有准备到的问题,那么一定要做好临场发挥,不要胆怯。第三个就是要相信自己的队友,每个人不是万能的,不可能所有问题都自己处理,那些交给队友的任务就不需要我们过多地操心,专注于自己负责的任务就好。当然,最开始选择队友的环节也很重要,但是在选择好了之后,就一定要意识到大家是一个团队,一定要相互信任。
问题9: 请问师姐在大学之初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什么呢?思修老师曾与我们说过,一个人能不能有所成就,就看他能不能坚持到底。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难免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诱惑,请问师姐是如何做到坚持不懈地追逐梦想的呢?
谢庆彤: 我刚进入大学时,并没有给自己定下明确的长远目标,但是我的一个习惯是会有阶段性的目标。因此我在大一的目标是学好课程,做到不挂科,成绩要拔尖;在大二,我开始有参加科研,完成一些竞赛项目的想法,那我就会多接触、多学习一些实验方法和操作;在大三,我定下的目标是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参加挑战杯,那我便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去准备挑战杯大赛的内容;到了大四,我主要是完成自己的毕业项目,然后会穿插一些学生工作方面的目标等。我认为所谓坚持不懈追逐梦想,就是一个找到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心态很重要。很多同学会认为,竞赛和学习任务的集中会让人十分疲惫。但是没有什么是撑不过去的,只要坚持下去,那么就会有回报。回报会激励着自己向下一个目标进发。其二是追逐梦想的过程中,找到和自己一起奋斗的伙伴。有人一起努力而不是孤军奋战,就会比较容易坚持下来。这样或许会达到1+1大于2的成效。
问题10:请问师姐是什么时候开始明确有出国留学发展的目标的?是否会因为疫情等不稳定的因素而动摇过,师姐是如何看待这种不确定性的?
谢庆彤: 出国其实一直都作为我的一条道路规划,高中时我就想过本科阶段或者研究生阶段要留学发展。最终让我踏出这一步是看到我们学院与新加坡国立大学有合作项目,让我下定决心出国留学。对于疫情,新加坡早期抗疫政策与我们国家相同,都是动态清零,相对来说较安全。虽然现在政策有变化,但是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要承担相应的风险,我未来就会做好防护措施。各个选择的不确定性是一定存在的,关键就看自身能不能接受这个风险,以及有没有承担这个风险的能力。
问题11:在选择出国留学的目标国家时主要根据会什么来选择呢?可以分享一下收集相关留学资料以及选择学校的经验吗?
谢庆彤: 我认为申请目标学校的一个考虑点是看这个学校的排名和专业的排名。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在自身学习方面更加精进,那么学校和专业的排名就会是一个衡量它是否能让我们更进一步学习的客观点。除了排名,还要考虑当地的疫情情况,考虑语言、环境和学费等。关于留学资料的收集,各个学校的官网都会有公开的招生简章,可以去搜索然后准备。其次是善用网络平台。对于中介,我觉得是获取信息的一个渠道,但是具体要不要通过他们去申请其实没有太大必要,因为所有申请工作都可以自己准备完成。当然,关于信息方面大家要学会分辨真假。关于语言,也就是雅思托福的经验,如果有条件或者自己觉得英语成绩不是很理想,可以参加课外培训。如果大家有出国的想法,英语一定要提前准备,如果在英语上花费时间太久,它就会成为障碍,不利于我们的出国留学申请。
问题12: 师姐对师弟师妹们有什么寄语吗?
谢庆彤: 在大学,在华工,是可以过得丰富多彩的。一定要有自己的规划,享受生活也好,参加科研竞赛也好,或者是进行自己的一些兴趣的培养,好好利用这四年。或许一些决定在短期内不会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成效,但是在未来一定会反馈给你一个比较可观的回报!
图/谢庆彤
文/新闻部 郭琳霞 赖翔宇 唐阳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