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脚下有信念,一步一层天 ——采访林如歌同学纪实
2021年7月26日,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新闻部协同本科生党支部对2017级林如歌同学进行了线上采访,以下为采访时与林如歌同学的交流情况。
个人介绍:
林如歌,福建龙岩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曾任2017级食品科学与工程3班学习委员、校学生会体育部主管、校学生会裁判团团长,目前考研至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在校期间,曾获华南理工大学三好学生,参与华南理工大学百步梯项目,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1篇。2019秋季获华南理工大学公派至台湾中兴大学交流,收获颇多。带队参加华南理工大学足球新生杯,获得冠军。与党支部同学一起参加多项比赛,获得党支部读书活动最佳读书心得奖及风采展示大赛二等奖。
问题1:请问学长是什么时候决定考研的?又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下定考研的决心?
林如歌:读研这件事大概从我刚学会走路的那一刻起已然决定。2020年碰上疫情爆发,大概是四月份左右,我当时登教务系统看了看自己的成绩,疫情在家学习的效果不是很令人满意,再加上我之前交换期间所欠下的学科通通计为零分,所以总体成绩和保研的要求确实还是有点距离;另外本来计划要发的文章也因为疫情在家没有充足的数据支撑,也就此搁浅。因此从那时起我便萌生了考研想法。
问题2:你是如何在考研与就业两者之间作出选择的?
林如歌:在二者之间我没有太多地纠结过,在我看来考研和就业是两个平等的选择,并没有好坏之分。由于家乡的食品企业较少,我个人的性格又的确不太适应企业生存的规则,所以通过读研提升学历对我来说算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选项。
问题3:在大家的认识里,考研成功的一般都是大学里成绩比较好的同学,那成绩一般的同学考研有没有希望呢?有的话又该做怎样的努力?
林如歌:在我看来,考研是没有太高的门槛的,对于所有参赛者都是极其公平的开始。对于任何人来说,只要能够找到自己的节奏,找对适合自己的方法,考上研究生这种事情并非无章可循。尤其是政治这一门,对大部分人来说都是零基础,复习的节奏更能决定最后达到的高度。想要考研的学弟学妹们现在是真的需要紧张起来了,但是不需要和别人去比进度,毕竟考研的路是自己去走的。
问题4:考研期间有过怎样的挫折和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林如歌:当初会觉得一路上全是坎坷,没有一件顺心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倒是有些许释然。可能最难的一段时间出现在10月份学校安排的实习期间,下班后身体很疲惫,在酒店那样的环境下很难学得进去,时间也十分不够用,我便只能抓紧利用工作的闲暇碎片时间来背英语单词、背政治,这样才能腾出晚上的时间留给数学和专业课。时间不够是那半年的常态,由于去交换期间欠下的所有课程都要在大四上修完,我的课表基本上都是满的,而且很多课会出现冲突。这时候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到了我,我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考研,把重心放在了考研上面,吃饭、洗澡会选择错开时间段,这样能省下一些时间来学习。
问题5:目前学长已经顺利考研到自己心仪的院校,对师弟师妹有没有学习上的建议和考研的相关经验分享?
林如歌:具体的学弟学妹可以看看党支部公众号的前一篇关于我经验分享的推送,也很欢迎学弟学妹们来问我问题,能帮得上的我都会尽力的。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也送给你们:“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一遍去洗。等上了考场的那一刻,灯亮了,你发现有的人忘了加洗衣粉,有的人用的是洗衣机。但只要你认真洗过了每一个地方,那件衣服一定是光亮如新的,而你以后每次穿这件衣服时都会想起这段岁月。”
问题6:对于计划入党和刚入党的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林如歌:入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需要弄明白三件事。一是自己为什么要入党,二是入党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三是入党能够为党和国家带来什么,为社会做出什么贡献。若说入党完全不为自己考虑,一心只系社稷,这样的人确实有,但万里挑一。入党是一个双赢的过程,端正自己的动机是头一件大事,正本清源。如果自己的入党能够给自身带来更好的发展,能够给社会和国家带来更大贡献,就算得上一件好事。
问题7:可以看到,学长在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科研项目的同时,课外生活也很是丰富,请问你是如何协调学习、工作与课外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分配?
林如歌:我倒是认为我历来是一个不太擅于时间管理的人,性格驱使我去尝试更多不同的可能,去经历更多不同的生活。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不外乎开源节流两种方法。我会尽可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例如考研期间傍晚吃完饭的时间我会选择边散步边背政治,排队打饭的时候会去背单词。在忙碌的时候,我会主动拒绝一些无关紧要的娱乐项目,例如打游戏、刷视频,这些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生活必需品。关键要抓住不同阶段的主要矛盾,统筹规划分配时间,才能达到效益最大化。
问题8:在科研活动方面,你认为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有没有给师弟师妹们的一些建议?
林如歌:关于科研我倒不太认为我有过多的发言权,毕竟这一两年在实验室的时间是比较少的。我对我自己的要求是:实事求是,格物致知。科研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不能为了要更好看的数据而去窜改、编造数据。若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则会少了一丝乐趣。对于任何出乎常规的地方,要善于去把握,往往创新点就出在这些地方。
问题9:了解到学长曾在19年公派到台湾交流,请问这次交流学习带给你什么收获?
林如歌:台湾的半年给我最大的见识便是真真切切体验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小到大生活在社会主义当中,并没有太大的感触。当踏上中国台湾省的一刻起,有了比较,才深刻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所有党员都有那种向上的冲劲,这是我们普通人都能切实感受到的。
问题10:作为预备党员和学生干部,在培养自身党性修养的方式上,有什么可以与同学们分享的?
林如歌:个人认为要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来增强修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坚持正确的世界观。要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练,要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众实践中来不断磨练自己,二者相辅相成。
问题11: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各地纷纷开展《四史》学习活动,你觉得这样的活动有没有必要?大学生们应该如何对待《四史》的学习?
林如歌:是完全有必要的。今年喜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以史为镜可以知得失,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能够更清楚中国共产党这一路走过来的艰辛,更加珍惜如今得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对于社会主义的光明未来做出自己更大的贡献。如果四史学习活动组织形式更丰富、内容更有趣些,我们大学生会更好地对待它;同时,我们大学生应当对四史教育少一些抵触,多一些诚意,相处起来或许会更融洽些。
问题12:从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思想上有什么转变?会为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作怎样的努力?
林如歌:我的思想越来越靠近马克思主义了,自己看待事情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能够更加辩证地去看待事情、处理事情。在党支部的不断培养下,我从机械地、被动地学习关于党的一切,到了如今我会主动去关注各大党政的微信公众号,会主动地关心时事新闻,会主动地对事情做出自己的研判。关于如何做出自己的努力的话,我会做到积极参与每次的党支部活动,党小组活动上积极和同志们探讨,互通有无,做好基本的努力。
问题13:可否送给学弟学妹们一句格言,来激励大家未来继续努力。
林如歌:送一句我很喜欢的吧,是我自己东拼西凑的:莫回头,峥嵘岁月稠;向前走,一步一层天!希望大家要敢想,要敢做,要敢成功!
图/林如歌
文/新闻部 程兴豪、刘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