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融合·创新 | 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Peter Childs教授讲座

发布时间:2025.10.27

10月23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学院在B11-南201学术报告厅举行国际学者无界讲堂,特邀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FREng)、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设计工程学教授级负责人及创新设计工程学特聘教授Peter Childs(彼得·柴尔兹)作了题为“Futures – Scenarios, Options and Agency(未来——情景、选择与能动性)”的学术分享。讲座由计学院院长肖毅强教授主持,学院教师、研究生和本科生踊跃到场参加,同聆听这场聚焦未来发展的学术盛宴。

Peter Childs教授以“未来发展”为核心,系统梳理了预测未来的多元研究领域。谈及未来发展的动态影响因素,Peter教授强调创新工程是驱动未来变革的关键力量——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神经科技的普及应用,以及各领域持续突破的技术成果,正从社会生活、产业发展、学术研究等多个层面,对全球发展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基于此,Peter教授将目光聚焦于未来约25年的时限,深入探讨了多学科、交叉学科、跨学科及超学科实践的多元领域与议题,分析各类研究方法论在未来场景中的应用前景。尽管讲座对所有领域及其社会影响均有涉猎,但特别选取几大领域作为“预期变革的代表性范例”展开详解,包括医学、机器人学、材料科学、人工智能、航天技术、物理学及行为科学,通过具体领域的技术趋势与应用场景,让在场师生对未来科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有了更直观的认知。

Peter教授结合研究内容,揭示了驱动未来社会发展的五大核心因素:一是福祉、真实性与可持续性的价值导向;二是新兴社交媒体在舆论引导、行为塑造中的关键作用;三是创新思维即突破传统认知局限、探索更具前瞻性的发展路径。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围绕人工智能核心议题展开热烈提问。Peter教授就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提出“如何在技术快速迭代中建立用户对AI的长期信任”等问题进行逐一回应,既分享了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也结合自身在机器人技术、创新设计领域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操性的建议,现场交流氛围浓厚。

讲座结束后,Peter教授与设计学院院领导和教师在学院B11-南206进行座谈交流。王枫红副院长向Peter教授介绍了设计学院概况。肖毅强院长和Peter教授探讨了未来可行的教学科研方式。Peter教授表达了对促进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戴森设计工程学院与华南理工设计学院进行合作的愿景与方式。肖毅强院长表示当前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正探索设计与工程和数智创新应用学与科研的新方式,希望未来能和帝国理工学院戴森设计工程学院进行教学与科研项目的合作与交流。


图文:闫嘉骏/刘文韬/刘镇,审核:黄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