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物 简 介
邓远富,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系系主任兼教工党支部书记,南粤优秀教师。1976年7月生,先后获湖南师范大学学士、厦门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入职华南理工大学,主要从事电化学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其间,曾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1-2008.12),并于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进行访问研究(2010.4-2012.3)。现任广东省电化学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省本科高校化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广东省本科高校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编委、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在教育教学方面,长期坚守教学一线,积极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学创新。获批2门省级一流线下课程、1项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团队;主编/参编出版教材5部,在《大学化学》等期刊发表教研论文6篇,致力于探索化学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获华南理工大学校级本科教学成果特等奖和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担任班主任期间,所带班级获评“校优秀班集体”,6人获国家奖学金;作为学业导师,近三年指导学生发表SCI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2件,并获评校级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培养的研究生多人荣获国家奖学金,毕业生中涌现多名行业骨干与领军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140余篇,其中10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授权发明专利15件,成功转让3件。
坚守育人初心,做学生成长的筑梦人
01 坚守教育初心,担当育人使命
作为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邓远富长期承担《大学化学》《现代无机化学》等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他始终坚持以专业教育为根基,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通过“科学家精神传承”“绿色化学发展”等特色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创新自强的理想信念。例如,在讲授配位化学相关内容时,他会结合我国科学家在稀土分离领域的重大突破,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科研使命感。
在课程建设中,邓远富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建立“老-中-青”传帮带机制,系统整合并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近年来,他带领的教学团队成功获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发表教研论文6篇,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的深度融合。尤其在实验教学中,他高度重视科研诚信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02 践行教育匠心,深化教学改革
在教学改革中,邓远富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构建了“教学—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大学化学》课程为例,历经二十年的持续优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步教学法”:一是基于学情分析,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实施分层教学;二是根据课程内容特点,灵活运用案例教学、问题导向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三是立足学科交叉,引入前沿应用案例,有效激发非化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该课程已入选广东省一流线下课程。
邓远富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例如将新型储能材料的研究成果融入《现代无机化学》课程,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科研反哺教学。该课程亦获批省级一流课程。
在实践教学方面,他依托科研项目成果,开发了多项创新实验项目,并将其纳入《现代无机化学实验》和《综合化学实验》课程与教材中。通过系统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更体验到完整的科研流程,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显著提升。作为化学强基班和化学拔尖基地班的学业导师,他年均指导2–3名学生开展科研训练,近三年指导学生发表SCI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2件,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项。在研究生培养中,他坚持创新能力与学术规范并重,所指导的研究生中多人荣获国家奖学金,部分学生赴海外深造。
03 怀有仁爱之心,尊重学生成长
邓远富始终坚信,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是生命对生命的启迪。他坚持将尊重与关爱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人格尊严,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坚持“私下沟通、正面引导”的原则,注重保护学生隐私。他经常与学生进行非学术性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状况与成长需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他采取“发现闪光点—建立自信—实现突破”的培养路径。例如,曾有一位多门课程挂科的本科学生,在邓远富的多次沟通与鼓励下,学习目标逐渐清晰,动力不断增强,最终成功考入中科院深造。
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研究生,他探索出“资助+发展”的帮扶模式,一方面通过助教、助研岗位提供经济支持,另一方面注重提升其职业能力。多位受助学生毕业后进入知名企业工作,实现了人生的转折。邓远富同样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建立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及时关注并化解学生的心理困扰。令他欣慰的是,多年来所指导的学生均健康成长,从未发生导学矛盾。
04 积极工作以身作则,推动事业发展
邓远富在担任化学专业负责人期间,积极投入、以身作则,在化学强基班与拔尖基地的申报、培养计划制定、实习基地建设、争取企业赞助以及带队参与境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作出贡献。他创新性地通过“老-中-青”传帮带机制推进课程改革与建设,长期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显著成效:主持获得广东省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示范团队、省级一流课程,主编出版教材2部、副主编出版教材2部,发表教研论文6篇。获华南理工大学校级本科教学成果特等奖(排名第4)和研究生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3)。
在担任化学系教工党支部书记期间,他以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致力于实现党建与业务的双融双促,带领支部党员锐意进取、树立先锋形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支部先后获批华南理工大学和广东省样板支部,邓远富本人也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负责人,并先后荣获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结语
从教二十载,邓远富深深感受到教育工作的神圣与幸福。每当看到学生在科研中取得突破、在人生道路上不断成长,他都倍感欣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未来,他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事业,将思想引领、专业教育与人文关怀有机融合,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培养更多优秀化学人才贡献智慧与力量。
图文:化学与化工学院
初审丨张惠华
二审丨刘历
终审丨郑存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