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同时着力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系教工党支部精心组织、科学部署,于2025年7月20日至28日,成功带领跨专业、跨校际的“云鲤筑梦”三下乡实践队,远赴云南长水实验中学(丘北校区)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由化学系教工党支部副书记黄良斌同志带队,以本院学生为主体,汇聚五山校区、国际校区及兄弟院校师生40余人,在服务乡村的同时,为青年学子搭建了宝贵的实践锻炼与能力提升平台。
“云鲤筑梦”队合影
一、科普进课堂:教学相长,锤炼育人本领
实践队员们充分发挥专业所长,精心设计趣味化学、物理、生物等科普课程,为当地学生带来知识盛宴。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对青年学子教学能力、沟通技巧和科普素养的实战锤炼。 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队员们学习如何因材施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科学兴趣,在实践中深化了对教育本质的理解,提升了育人责任感和教学实践能力,为未来可能的教师生涯或科普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 | ![]() | ![]() |
![]() | ![]() | ![]() |
“云鲤筑梦”队支教情况
二、聚焦特色产业:深入调研,提升实践洞察
烟叶是丘北县重要的经济支柱。实践队将其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队员们走出课堂、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扎实的田野调查。 他们与烟农面对面交流,细致了解种植技术、加工流程和市场销售情况。这一过程极大地锻炼了队员们的调查研究能力、社会沟通技巧以及对国情的认知深度。 通过亲身接触农业生产一线,学子们将书本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提升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实践洞察力,深刻体会到科技兴农的迫切需求。
![]() | ![]() | ![]() |
“云鲤筑梦”队调研情况
三、跨学科协作:产品研发,激发创新潜能
实践队子项目——超声波水杯的研发工作同步推进。该项目要求不同专业背景的队员紧密协作,将化学、材料、设计、工程等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从构思、设计到初步验证,队员们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微型科研项目周期。这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与检验,更是对团队协作能力、工程思维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实战培养。在克服困难、验证效益的过程中,队员们的创新潜能得到有效激发,科研实践能力显著增强。
四、教育现状访谈:体察民情,厚植家国情怀
为深入了解当地教育生态,实践队对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进行了深度访谈。队员们学习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倾听多方声音,直面当地教育在优质师资引进、AI技术应用赋能下的进步,以及认知差距、资源限制、政策变化等挑战。 这种深度访谈,有效增强了队员们的同理心、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与当地师生的交流,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地位,切身体会到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极大地厚植了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家国情怀。
“云鲤筑梦”队访谈情况
此次云鲤筑梦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化学系教工党支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次创新实践。在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和教师党员的专业指导下,青年学子们扎根基层沃土,将专业所长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在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奉献青春。实践团队充分发挥华工化学人的学科优势,通过教育帮扶、科技支农等特色活动,实现了对国情认知的深化、实践能力的跃升、创新思维能力的拓展、团队协作的强化和社会责任感的升华,充分彰显了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实践育人成效,谱写了一曲新时代青年学子勇担使命、服务社会的青春华章。
化学系教工党支部将持续关注并支持丘北发展,探索更多元化的合作模式。我们坚信,通过这样富有成效的实践平台,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既有扎实学识、又有实践能力,既有家国情怀、又有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卓越人才,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华工化学人的智慧和力量!
图/陈嘉翔 文/安晓艳 化学与化工学院
初审:邓远富
复审:巫剑伶
终审:郑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