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至19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协办的“2025化学拔尖基地‘成长伙伴’暑期学校”在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成功举办。来自我校2023级化学拔尖班和强基班的5名学生,以及来自其他七所高校的63名化学拔尖基地学生和带队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搭建一个交流平台,促进不同学校拔尖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打造顶尖化学菁英的“思想碰撞场”与“灵感孵化器”。通过专家讲座、师生研讨和课题探究等相关环节设置,致力于拓宽学生的全球视野,激发其对化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研究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搭建校际深度合作桥梁,推动“成长伙伴计划”的有效实施。
图1
7月15日上午,暑期学校在教师之家报告厅举行了隆重的开营仪式。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张中海教授致开幕词,他代表学院对来自各校的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指出五校联合举办暑期学校交流活动的重要意义。随后,万晶晶副院长在致辞中简要介绍了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学院在本科生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的基本情况与显著成果。她殷切希望通过本次活动的深入开展,能够有效提升同学们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团结协作以及攻坚克难的能力,为未来的科研道路奠定坚实基础。
图2
在暑期学校期间,主办方精心安排了13场海内外知名专家的学术报告,为学子们搭建起与顶尖学者近距离交流的桥梁。通过这一系列学术盛宴,同学们得以深入了解化学学科前沿动态,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
7月15日上午,新加坡国立大学Maxey CHUNG教授率先登场,以《From Proteins toProteom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roteomics to the discovery of cancerbiomarkers : A personal perspective》为题,分享了蛋白质组学在癌症生物标志物发现中的前沿应用与个人独到见解。当日下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卿凤翎院士深入剖析了有机氟化学和材料的最新进展;北京大学白玉教授则围绕“单细胞质谱分析”这一主题,展示了该领域的创新成果;华东师范大学田阳教授亦展示了其课题组在活体脑成像与调控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华东师范大学高栓虎教授详细介绍了合成化学研究的最新趋势;张亮教授则以《To tie or not to tie》为题,引发了关于化学键合的深入思考。此外,中科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刘聪教授介绍了生命系统中蛋白相分离的奥秘;浙江工业大学苏安教授分享了AI驱动的化学合成设计与工艺优化的前沿技术;华东师范大学何晓教授则介绍了以具身智能机器人化学家“华24”为核心的自动化化学合成平台,展现了化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
7月17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唐勇院士以《化学与人类文明》为题,从宏观视角探讨了化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7月18日,学术报告继续深入,华东师范大学路勇教授介绍了石油化工分子转化与反应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刘玥教授则主讲了《绿色碳科学课程学习》,引导同学们关注绿色化学的可持续发展。7月19日,暑期学校学术报告系列活动迎来高潮,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以《带着问题来学习》为题,鼓励同学们保持好奇心与探索精神,在科学道路上不断前行。
连日来,我校学生们认真听取每一场报告,积极与海内外专家提问互动,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对科学未知的强烈探索欲望与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图3
除了系列学术报告,暑期学校还特别策划了两场别开生面的交流座谈会,为师生搭建了深入互动与思想碰撞的平台。
7月16日下午,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精心组织了一场晚餐座谈会。学院青年教师与学子们共聚一堂,在轻松愉悦的晚餐氛围中展开深入交流。同学们围绕科研方向选择、学术生涯规划等话题踊跃发言,青年教师们则结合自身经历与行业前沿,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与指导。
图4
7月17日中午,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举办午餐会,邀请所内资深研究员与暑期学校学员共进午餐。在轻松的交流环境中,同学们就实验技能提升、科研难题攻克等具体问题向研究员们请教。研究员们凭借丰富的科研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为同学们一一答疑解惑,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图5
两场交流座谈会不仅为师生提供了面对面沟通的机会,更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与思考。青年教师们与研究员们的悉心指导与宝贵建议,无疑将为同学们未来的科研道路点亮一盏明灯。
在暑期学校丰富多元的日程安排中,参观与实践活动成为学生们增长见识、提升实操能力的重要环节。
7月17日,学生们满怀期待地前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进行参观。学生们通过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所史馆,不仅目睹了众多尖端的科研仪器,认识了诸多在化学领域卓有建树的科研人才,更深入了解到该所自成立以来在有机合成、新药研发等方面的辉煌历史,深刻理解了科研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在科研分享环节中,我校2023级拔尖班黎晋安同学以《水系全铁液流电池中的高性能配体设计——从配位机制到性能调控》为题展开深度分享,解析配体设计原理与电池性能优化路径,引发与会师生热烈讨论。
图6
7月18日,同学们来到华东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在这里,他们通过参观学习进一步熟悉了化学实验环境与设备,并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碘钟反应的实验操作。
图7
此次暑期学校精心组织的参观与实践活动,为学生们搭建了一个从理论走向实践、从校园迈向科研前沿的桥梁,助力他们在化学领域的学习与成长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7月19日,2025年华东师大化学拔尖基地“成长伙伴”暑期学校进入尾声,闭营仪式在教师之家报告厅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田阳、党委书记王媛媛、副院长万晶晶及各校带队老师出席,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
闭营仪式上,学院党委书记王媛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闭幕词。她首先对本次暑期学校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并高度肯定本次暑期学校在学术引领、视野拓展与跨学科协作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并向所有筹备人员、授课专家及师生志愿者表示诚挚感谢。学生代表在发言中纷纷表示在暑期学校里收获颇丰。
随后,现场举行荣誉表彰与结业颁证。经综合考评,我校2023级化学拔尖班黎晋安等10名学员荣获“优秀学员”称号;来自五校的5位带队老师获颁“优秀带队老师”证书;全体学员依次接过结业证书,为期五天的学术之旅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暑期学校也给我校参与的学生们带来了深刻且独特的收获与感悟。23化学拔尖班黎晋安感慨道:“这次暑期学校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学术眼界上的开拓,更是人生态度上的转变。”23化学拔尖班黄铃铃表示:“这是人生中一次极其难忘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感恩化学让我们相遇,伙伴们顶峰相见!”23化学拔尖班邹小丽分享道:“在这短短的五天时间里面,我不仅近距离了解到了目前化学领域的前沿发展,突破了我只专注学业课本的局限;更是在一次次与不同学校的同学们交流中形成了很奇妙而又热烈的友谊情感。”23化学强基班李沁烊认为:“此次交流不仅是一次学术之旅,更激发了我对科研探索的热情与信心。”23化学强基班付卿源也深有感触:“这次的学习经历会成为埋藏在心底的一颗种子,那些顶尖学者严谨科学的治学态度将始终指引着我的学习与研究。”
图8
图/文:黄沁彤
初审:竺传乐
复审:余皓
终审:郑存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