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传递爱·支教暖人心 发布者:郑存辉   发布时间:2023-09-05   浏览次数:328

  温暖总会跨越千山万水,不期而遇。为响应国家对大学生上山下乡的号召,提升大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在学院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及化学系研究生第六支部组织下,我院黄良斌教授带领化学与化工学院的研究生李博、本科生蔡鼎新、王一茗以及兄弟院校的王一荃同学等六人支教团队于2023721日至727日前往云南云县爱华镇长坡岭学区小忙兔小学,和小忙兔驻村书记范杰书记共同开展了面向1-3年级小学生的支教活动。爱心支教实践活动融合了科学教学、体育锻炼、美学育人、通识教育等主题的。

一、科学教学:知识改变命运,实践滋长兴趣

支教团队的李博和蔡鼎新同学带领小朋友近距离探索科学的奥秘,完成科学小实验,并对其原理进行详细解释。通过本次实验,小朋友们首次接触到了一些化学概念、了解了相关的化学知识,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的真谛。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小朋友们聚精会神、踊跃回答,领略做实验与掌握理论的实操魅力。这一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小朋友们对科学的向往。

二、体育锻炼:体育塑造未来,健康助力成长

支教团队的蔡鼎新和王一荃同学带领小忙兔小学的小朋友们进行八段锦和跆拳道的学习。支教老师们生动有趣地介绍了跆拳道和八段锦的起源、发展与现状、基本原理和技巧。借助科技手段,两位老师使用影像资料和互动教学工具,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学习跆拳道的技艺,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拳脚相加、跳跃腾挪的瞬间,学生们不仅感受到了体能的挑战,更体验到了自我超越和自我突破的喜悦。通过体育学习,我们相信八段锦和跆拳道所蕴含的品质和精神将会在小朋友身上传承和发扬下去。

三、美学育人:美学培育人格,点亮心灵之光

支教团队的李博、王一茗、王一荃同学采用美学育人的教育方式点亮下朋友的心灵之光。通过引导小朋友们欣赏、理解和创造艺术作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审美感受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和成长。支教团队提供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和机会,包括音乐、树叶画制作、油画棒绘画、戏剧表演、趣味配音等,让小朋友们能够接触到不同形式的艺术表达。小朋友们在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力量和自我表达的喜悦,从而培养了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在进行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过程中,小朋友们获得人文精神的熏陶,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培养了细腻的感受力、理性的思考能力和审美品味,使其在生活中更加懂得欣赏和创造美的事物。支教团队希望通过该活动点亮每个小朋友内心的灯塔,引领他们走向充满希望和美好的未来。

四、通识教育:开启智慧之门,融汇成就未来

  支教团队的王一茗同学带领小朋友进行了有趣而富有启发性的通识教育学习。她以生动的方式向小朋友们介绍了十二生肖和十二星座的来历。同时还分享了二十四节气的习俗和庆祝活动,带他们一起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通识教育活动不仅为小朋友们带来了新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文化根脉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了解和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小朋友们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会尊重和珍视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部分支教课堂图片

小忙兔小学的白校长在最后的总结会上说到:“支教是需要一点精神的,那就是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白校长和范书记对本次支教活动表示肯定与赞许。青年强,则国强。此次暑假爱心支教实践活动,以丰富的课程促进小忙兔村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暖心陪伴助力其健康成长。实践团队在活动中奉献爱心、精心组织、认真负责、确保实效,切实为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贡献了青春力量。

支教其实就是一场双向奔赴,不仅仅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们从千里之外给滇西小山村带去一阵来自大江南北的风,更是山里、淳朴的、对知识渴望的孩子们给予我们当代大学生“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动力。在心田播下一颗的种子,让其在乡村孩子们及大学生们心里最柔软的深处生根发芽,灼灼其华。

(图文/王一茗、黄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