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行华南理工大学朱旭辉教授学术报告的通知 发布者:夏雪峰   发布时间:2023-05-12   浏览次数:1152

报告题目:缺电子氮杂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研究

报告人:朱旭辉教授

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

报告时间:2023年5月18日(星期四)下午14:30-15:30

报告地点:16号楼214

报告形式:线下

欢迎广大师生前往!


广东省功能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2023年5月11日


报告人简介:

  朱旭辉,博士、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化学会高级会员。先后在安徽大学(1990-1997)、南京大学(1997-2000)获得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德、法和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12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工作。研究领域:(1)有机光电材料设计合成与应用;(2)发光与光伏等。近期主要成果:研发了系列高效稳定的菲咯啉类、三嗪类有机分子电子传输材料,可广泛地应用于OLED、OPV等光电器件的阴极界面层、电子传输层或叠层器件电子产生层;在国际上系统地揭示了三芳基膦氧基可用于构筑高纯度、高稳定性的非晶态功能材料;所研发的醇溶性阴极界面修饰材料Phen-NaDPO,已成为实验室试剂。研究资助:主持承担NSFC-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科技部纳米重大研究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专项课题等

报告摘要:

  电子注入/提取(electron injection/extraction)和传输(electron transport)对于提升光电器件特性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合成系列兼具高纯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菲咯啉、三嗪类电子传输材料,包括知名的Phen-NaDPO,可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钙钛矿光伏、光电探测等光电器件的阴极界面修饰、电子传输和叠层器件的电子产生层(electron-generation layer)。相关研究成果在Science Bulletin “News & Views” 2033, 65 (2020)专栏介绍。本报告将介绍课题组近些年来在缺电子氮杂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电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