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介绍 发布者:姚占林   发布时间:2022-09-07   浏览次数:10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隶属化学与化工学院,渊源于1931年的中山大学化工专业,1952年由中南地区几所大学的化工系合并组建华南工学院化工系。本专业现有在校生403人,专任教师51人,其中55%具有正高职称,33%具有副高职称;90%具有博士学位。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广东省名牌专业,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所依托的化学与化工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1988年起设立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为广东省重点学科,其二级学科化学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A-。本专业建设了广东省化学化工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广东省化工工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打造了《化工原理》、《化工设计》国家级精品课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化工原理》国家级双语示范课;拥有强化传热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精细化学产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广东高校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德无机膜用于清洁能源和洁净环境联合实验室、广东省先进涂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创新制药工艺与过程控制工程艺术研发中心等研究平台的支撑。专业建立七十余年来,经历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奋斗,奠定了深厚的办学基础,共同打造成了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工科专业。

一、专业基本信息

1. 专业定位

全国、华南地区、广东省化学工业发展的趋势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人才提出了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的迫切要求,因此本专业立足华南,面向全国,面向以广东省为代表的化学工业建设主战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和全国。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化工行业将迎来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长足发展。随着一批重大重点化工项目启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石油化工产业链将对设计、开发、操作、管理、研究、营销等多岗位产生持续的高层次人才需求,因此本专业职业定位对标高级化工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注重宽基础、厚专业、注重创新和国际化能力,以培养具备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环保等多行业工作的综合性人才为己任。

2. 培养目标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经济建设需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解决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技术与管理人才。毕业生能在化工、能源、材料、医药、环保等行业从事工程设计、研究与开发、生产与管理、产品营销等方面工作。预期毕业五年左右成为化工及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或进一步深造。

3. 专业特色

夯实化学工程、工艺学科基础,知识领域全面覆盖有机化工、无机化工、精细化工、材料化工、能源化工和生物化工,知识的可迁移性强;突出工程设计能力培养,强调安全观念教育,着力工程意识塑造。

4. 培养规格

学制:4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毕业要求学分:170

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化学工程问题。

1.1 能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并用于表述化学工程问题。

1.2 能够针对具体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1.3 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推演、分析化学工程问题。

1.4 能够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化学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与综合。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化学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运用化学工程的基础知识和相关科学原理,识别和判断化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2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正确表达复杂化学工程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2.3 能够认识到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 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结合调研文献、标准、规范,分析化工过程影响因素, 并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能够掌握工程和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 能够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化工单元(部件)。

3.3 能够进行化工系统或化学工艺流程的设计,并在设计过程中体现创新意识。

3.4 能够在化工单元和工艺流程设计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 能够根据化工问题的对象特点,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选择研究路线,制定研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

4.3 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搭建实验装置和系统,安全、合理、有效地开展实验,正确地采集数据。

4.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来自化工问题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了解化工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 能够选择和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化学工程软件与现代工程工具,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进行表达、分析、计算与设计。

5.3 能够针对具体对象,开发或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模拟和预测化学工程相关问题,并能够分析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化学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 了解化工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企业 HSE 管理体系,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6.2 能分析和评价化学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 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

7.2 理解化学工程技术对经济、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能够评价化工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以及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责任感。

8.2 理解化学工程师的职业性质与社会责任,能够在化工实践中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职业道德规范。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团队中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9.2 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9.3 能够组织团队、协调多学科背景团队成员意见,并和团队成员开展工作。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化学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够通过口头、文字、图表等形式就化工专业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表达和沟通,回应质疑, 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10.2 了解化工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10.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就专业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 理解并掌握化工项目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 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在设计开发化工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 了解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能认识不断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 具有自主持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素质与能力,能够理解并对化工相关技术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

5. 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四大类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教学。

核心课程:

物理化学、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与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学工艺学、化工设计、化工设备设计基础、化工过程安全、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特色课程:

新生研讨课:化类新生研讨课(走进神奇的药物世界,现代电化学储能技术,能源与化工的光影交织未来,改变世界的分子,木质素纳米材料构建与天然防晒护肤)

专题研讨课:化工设计导论、世界名企讲座、绿色催化前沿技术与化工过程强化的应用与分析、能源化工系统集成创新和可持续性分析

双语/全英课程:流体力学与传热、传质与分离工程、生物化学、世界名企讲座本研共享课:传递过程原理

创新实践课:化学工程与工艺综合性实验

创业教育课:产品工程与创业实践(“三个一”课程)专题设计课:化工设计实训

劳动课程:生产实习

1)学分统计表

课程类别

课程要求

学分

学时

备注

 

公共基础课

必修

58.5

1184

 

通识

10.0

160

 

专业基础课

必修

52.0

956

 

选修课

选修

15.5

248

 

 

136.0

2548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周)

必修

34.0

39

 

毕业学分要求

136.0+34.0=170.0

备注:学生毕业时须修满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并取得第二课堂 3 个人文素质教育学分和 4 个创新能力培养学分

2)课程类别统计表

学时

学分

 

总学时数

其中

其中

 

总学分数

其中

其中

其中

必修学时

选修学时

理论教学

学时

实验教学

学时

必修学分

选修学分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学分

理论教学

学分

实验教学

学分

创新创业教育

学分

2548

2140

408

1986

550

170

144.5

25.5

34

119

17

4

注:① 通识课计入选修一项中。

      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培养计划中的课程,由各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认定,包括竞教结合课程、创新实践课程、创业教育课程等学分。

     必修学时+选修学时=总学时数;理论教学学时+实验教学学时=总学时数;必修学分+选修学分=总学分数;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理论教学学分+实验教学学分=总学分数。

3)课程设置表

 

 

类别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是否必修

学 时 数

 

学分数

 

开课学期

 

毕业要求

总学时

 

实验

 

实习

 

其他

 

 

 

 

 

 

 

 

 

 

 

 

 

 

 

 

 

 

 

公共基础课

031101661

思想道德与法治

 

 

 

 

 

 

 

 

 

 

 

 

 

 

 

 

 

 

 

 

必修课

40

 

 

4

2.5

1

№3.4,6.1,8.1

03110137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40

 

 

4

2.5

2

№8.1

03110142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

72

 

 

24

4.5

3

№7.1,8.,12.1

03110152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0

 

 

4

2.5

4

№8.1,12.1

031101331

形势与政策

128

 

 

 

2.0

1.8

№7.1,8.1

044101382

学术英语(一)

 

英语 A   班修读

48

 

 

 

3.0

1

№10.3

044102453

学术英语(二)

48

 

 

 

3.0

2

№10.3

044103681

大学英语(一)

英语 BC 班修读

48

 

 

 

3.0

1

№10.3

044103691

大学英语(二)

48

 

 

 

3.0

2

№10.3

052100332

体育(一)

36

 

 

36

1.0

1

№12.2

052100012

体育(二)

36

 

 

36

1.0

2

№12.2

052100842

体育(三)

36

 

 

36

1.0

3

№12.2

052100062

体育(四)

36

 

 

36

1.0

4

№12.2

006100112

军事理论

36

 

 

18

2.0

2

№9.1

045101644

大学计算机基础

32

 

 

32

1.0

1

№5.1

045102811

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

40

 

 

8

2.0

1

№5.1

040100591

微积分Ⅰ()

80

 

 

 

5.0

1

№1.1,1.2

040100662

微积分Ⅰ()

64

 

 

 

4.0

2

№1.1,1.2

040100401

线性代数与解析几何

48

 

 

 

3.0

1

№1.1,2.2

04010002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48

 

 

 

3.0

2

№1.1,1.2

041100582

大学物理Ⅰ(一)

48

 

 

 

3.0

2

№1.1,1.2

041101391

大学物理Ⅰ(二)

48

 

 

 

3.0

3

№1.1,1.2

041100671

大学物理实验(一)

32

32

 

 

1.0

3

№4.3

041101051

大学物理实验(二)

32

32

 

 

1.0

4

№4.3

036104461

无机化学

40

 

 

 

2.5

1

№1.1

047101161

无机化学实验(一)

16

16

 

 

0.5

1

№4.3

047101201

无机化学实验(二)

16

16

 

 

0.5

2

№4.3

074102992

工程制图

48

 

 

 

3.0

2

№3.2,5.2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领域

通识课

128

 

 

 

8.0

 

№8.1

 

科学技术领域

32

 

 

 

2.0

 

№8.1

 

1332

96

 

206

68.5

 

 

 

课程设置表(续)

 

 

类别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是否必修

学 时 数

 

学分数

 

开课学期

 

毕业要求

 

总学时

 

实验

 

实习

 

其他

 

 

 

 

 

 

 

 

 

 

 

 

 

 

专业基础课

 

有机化学 II

64

 

 

 

4.0

3

№1.1

 

037101931

有机化学实验 II

48

48

 

 

1.5

4

№4.3

 

037102621

分析化学Ⅱ

40

 

 

 

2.5

3

№1.1,5.1

 

037102651

分析化学实验Ⅱ

32

32

 

 

1.0

3

№4.3

 

037101522

物理化学 III(一)

42

 

 

 

2.5

3

№1.1,1.,2.2

 

037102591

物理化学 III(二)

42

 

 

 

2.5

4

№1.1,1.2,2.2

 

037101891

物理化学实验Ⅳ

40

40

 

 

1.0

4

№4.3

 

037100231

生物化学

48

8

 

 

3.0

5

№1.1,9.2,10.2

 

037101381

流体力学与传热Ⅳ

64

 

 

 

4.0

4

№1.3,1.4,2.1

 

037100411

化工原理实验(一)

16

12

 

4

0.5

4

№4.2,9.2

 

037100271

传质与分离工程Ⅲ

48

 

 

 

3.0

5

№1.3,1.4,2.1

 

037100202

化工原理实验(二)

16

12

 

4

0.5

5

№4.2,9.2

 

024100213

电工与电子技术Ⅱ

64

 

 

 

4.0

4

№1.1

 

024100141

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

24

24

 

 

1.0

5

№4.3

 

037101271

化工设备设计基础

32

 

 

 

2.0

3

№3.2,3.3,6.1

 

037101261

化工热力学

48

 

 

 

3.0

5

№1.1,1.4,2.1,12.2

 

037100732

化学反应工程

48

 

 

 

3.0

6

№1.1,1.3,2.2,5.3,12.2

 

047101241

分离工程

32

 

 

 

2.0

6

№1.4,2.2,5.3

 

037100612

化学工艺学

32

 

 

 

2.0

6

№2.4,6.2,7.2,12.2

 

037101101

化工过程分析与合成

32

 

 

 

2.0

6

№1.3,1.4,2.2,3.1,5.3

 

037100471

化工过程安全

32

 

 

 

2.0

7

№2.4,3.4,6.2,7.2

 

037100722

化工设计

48

 

 

 

3.0

7

№2.4,3.1,3.2,3.3,3.4,6.1,11.1

 

037100251

化工专业实验

64

64

 

 

2.0

6

№3.1,4.2,4.4,9.2

 

 

956

240

 

8

52.0

 

 

 

 

 

 

 

 

 

 

 

选修课

047100612

学科前沿讲座

32

 

 

 

2.0

2

№12.1,3.3,3.4,7.1,12.1,12.2

 

037101221

化工设计导论

16

 

 

 

1.0

2

№12.1,3.3,3.4,7.1,12.1,12.2

 

037102832

走进神奇的药物世界

32

 

 

 

2.0

2

№12.1,3.3,3.4,7.1,12.1,12.2

 

037100291

现代化学功能材料研讨

32

 

 

 

2.0

2

№12.1,3.3,3.4,7.1,12.1,12.2

 

047101131

现代电化学储能技术

32

 

 

 

2.0

2

№12.1,3.3,3.4,7.1,12.1,12.2

 

047101141

纳米生物组装与医学应用

32

 

 

 

2.0

2

№12.1,3.3,3.4,7.1,12.1,12.2

 

047101171

改变世界的分子

32

 

 

 

2.0

2

№12.1,3.3,3.4,7.1,12.1,12.2

 

047101151

木质素纳米材料构建与天然

防晒护肤

16

 

 

 

1.0

2

№12.1,3.3,3.4,7.1,12.1,12.2

 

以上学科前沿讲座、新生研讨课至少选修   3.0 学分

 

047101251

传递过程原理*

48

 

 

 

3.0

5

№1.1,1.2,1.3

 

037101131

化工过程控制原理与仪表*

32

 

 

 

2.0

5

№1.3,2.1,3.2

 

037100981

化工技术经济学*

32

 

 

 

2.0

6

№6.2,11.1

 

047101381

计算机化工应用

32

 

 

 

2.0

4

№1.2,2.2,3.2,5.1,5.2,5.3

 

037100681

生化工程基础

32

 

 

 

2.0

5

№1.1,1.3,7.2

 

选修课

037101121

工业催化

32

 

 

 

2.0

5

№1.1,2.4

 

037101201

化工环境工程

32

 

 

 

2.0

7

№1.1,2.4,3.1,3.4,6.2,7.1,7.2

 

037100841

精细化学工艺学

32

 

 

 

2.0

6

№1.1,2.4

 

047101311

现代化工商务与物流

32

 

 

 

2.0

7

№6.1,11.1

 

037100711

化工企业管理

32

 

 

 

2.0

7

№11.1

 

037100121

纳米科学与技术导论

32

 

 

 

2.0

4

№1.1

 

037100821

新材料科学导论

32

 

 

 

2.0

3

№1.1

 

047101401

能源化学工程

32

 

 

 

2.0

4

№1.1,7.2

 

037100481

能源材料

32

 

 

 

2.0

7

№1.1

 

037100571

石油加工

48

 

 

 

3.0

6

№1.1

 

037101051

生物质资源与能源

32

 

 

 

2.0

6

№1.1,7.2

 

037102471

胶体与界面化学

32

 

 

 

2.0

6

№1.1

 

037100451

世界名企讲座

16

 

 

 

1.0

4

№6.1,8.2,10.3

 

037102901

绿色催化前沿技术

32

 

 

 

2.0

7

№12.1

 

047101481

能源化工系统集成创新和可

持续性分析

32

 

 

 

2.0

7

№12.1

 

047101421

产品工程与创业实践

16

 

 

 

1.0

5

№4.2 №4.4

 

020100051

创新研究训练

32

 

 

 

2.0

7

№3.3

 

020100041

创新研究实践 I

32

 

 

 

2.0

7

№3.3

 

020100031

创新研究实践 II

32

 

 

 

2.0

7

№3.3

 

020100061

创业实践

32

 

 

 

2.0

7

№3.3

 

 

选修课修读最低要求 15.5   学分

 
























 

备注:建议本专业学生修读《小白学人工智能之机器学习》通识课。

*专业限选课(需取得至少 4 个学分

学生根据自己开展科研训练项目、学科竞赛、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申请折算为一定的专业选修课学分(创新研究训练、创新研究实践 I、创新研究实践 II、创业实践等创新创业课程。每个学生累计申请为专业选修课总学分不超过 4 个学分。经学校批准认定为选修课学分的项目、竞赛等不再获得对应第二课堂的创新学分。

 

4)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课 程

代 码

 

课 程 名 称

是否必修

学 时 数

分数

开课学期

 

毕业要求

实践

授课

006100151

军事技能

2

 

2.0

1

№9.1,9.3

031101551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2

 

2.0

3

№8.2

030100702

工程训练Ⅰ

2

 

2.0

4

№4.3,6.1

037100951

化工课程设计

3

 

3.0

4

№3.2,3.3,5.2,10.1

047101301

认识实习

1

 

1.0

3

№9.1,9.3,10.2,12.1

041101592

电子工艺实习 I

1

 

1.0

5

№3.2

037100961

化学工程与工艺综合性实验

2

 

2.0

6

№4.1,4.2,4.4,9.1,9.2,11.2

037100311

生产实习

3

 

3.0

7

№6.2,7.2,8.2,9.2,9.3,10.1,11.2

037100081

文献检索与实践

1

 

1.0

7

№2.3,5.1,12.2

037101231

化工设计实训

3+2

 

5.0

7,8

№3.2,3.3,5.2,6.2,9.3,10.1,10.2

037101301

仿真实习

2

 

2.0

8

№4.4,5.2,6.2,8.2

037100971

毕业设计(论文)

15

 

10.0

8

№2.3,4.1,4.4,6.2,8.2,10.1,10.2,10.3

 

39

 

34.0

 

 

 

 

 

 

 

 

 


5)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由人文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两部分组成。

人文素质教育基本要求

学生在取得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应结合自己的兴趣适当参加课外人文素质教育活动,参加活动的学分累计不少于 3 个学分。其中,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开设课外体育课程,高年级本科生必修,72 学时,1 学分,纳入第二课堂人文素质教育学分。

创新能力培养基本要求

学生在取得本专业教学计划规定学分的同时,还必须参加国家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广东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SRP(学生研究计划)、百步梯攀登计划或一定时间的各类课外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如学科竞赛、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的学分累计不少于 4 个学分。

 

6. 师资队伍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坚持贯彻学校人才强校的战略,积极实施人才引进、出国访问与进修学习、在岗培训及新教师培训等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形成了学科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充满朝气、力量雄厚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师资队伍。本专业师资队伍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和很强的敬业精神,有较好工程背景,以及主持或参与工程项目的背景;聘请了企业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环节,有明确的任务和针对性。目前师资队伍能够满足本专业的教学需求,可以保证专业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达成。

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在编教师51人,以学科和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形成学术梯队。教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整体水平高,具有很好的敬业精神和凝聚力,符合华南理工大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定位及双一流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师资队伍总体情况见下表。

教师队伍总体状况

专任教师数(人)

51

本科生与专任教师之比

7.9:1

职称结构

正高

副高

中级

初级

人数(人)

28

17

6

0

比例(%)

54.90

33.33

11.76

0

学位结构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他

人数(人)

46

5

0

0

比例(%)

90.20

9.80

0

0

年龄结构

35岁及以下

36-45

46-55

56岁及以上

人数(人)

6

15

24

6

比例(%)

11.76

29.41

47.06

11.76

 

1 师资队伍结构统计图

本专业师资队伍的结构统计情况见图1。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17人。教师队伍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南粤百杰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科技创新/百千万领军人才3人,珠江学者2人。本专业重视青年教师后备力量的培养,45岁以下教师群体占41%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12%。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6人,占比90.2%。本科生与专任教师的生师比为7.9,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要求。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好,教学和学术水平较高。本专业优秀的教育科研工作者,高水平的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师资队伍为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人员5人中具有高级职称的4人(占8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5人(占100%)。本专业的实验教学工作主要由专任教师担任主讲,实验人员主要担任辅助教学工作,教师数量和结构能够满足本专业实验教学要求。

同时,本专业还聘请了一批企事业单位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承担和参与教学工作(如工程教育、毕业论文指导、国际化培养、思政教育、职业教育、个性化辅导等),形成了一支校内外结合、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

7. 教学条件

目前本专业所有拥有的实验室及其设备在功能、数量和管理上均能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

本科实验教学是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院有三栋科研实验大楼,总用房面积约2万平方米,设备资产为2亿多元。拥有教育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功能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精细化学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热能高效储存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先进涂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创新制药工艺与过程控制工程艺术研发中心、中德无机膜用于清洁能源和洁净环境联合实验室、广东高校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研究机构,此外,化学工程与工艺为国家级和广东省特色专业,得到国家和广东省的高度重视和资源设备的持续投入。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还与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共同建设校外人才培养基地,为学生参与工程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基地涵盖设计、施工、监理等领域,例如本专业与中石化广州分公司、森馨香精色素科技(中国)有限公司、陶氏化学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合作基地已经运行多年,每年都会接受一定数量的学生前往基地实习。

除了上述稳定的基地外,本专业教师在进行科研、服务社会过程中,也与业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部分企业通过教师联系后,同意接收本专业学生进行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并初步与学校建立了合作实践基地的意向,并通过校友关系等纽带,一直与我院保持着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多次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和现场参观的机会。下表为近三年学生实际进入企业实践基地的情况。

近三年学生实际进入企业实践基地的情况

序号

实践基地名称

实践方式

实践地点

参与学生人数规模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生产实习

广州市黄埔区石化路

全专业

2

广州市立白集团

认知实习

广州市荔湾区花地街道陆居路

40

3

道达尔石化集团

生产实习

培训课程

指导毕业设计

校内;

宁波市镇海区澥浦镇四区化工区北海路

104

4

广州燃气集团

认知实习

广州市天河区临江大道

38

5

埃克森美孚广州分公司

认知实习

广州市天河区珠江新城华夏路8号合景国际金融广场

35

6

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认知实习

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

96

7

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

认知实习

广州市南沙区环市大道南

22

8

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

认知实习

广州市增城区云埔一路

26

9

普莱克斯气体公司

认知实习

课程培训

暑期实习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东联路

120

10

陶氏化学(广州)有限公司

认知实习

课程培训

暑期实习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锦秀路金华二街

330

11

森馨香精色素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认知实习

暑期实习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骏达路

57

12

空气化工产品(广州)有限公司

认知实习

广州市萝岗区开发区东区骏达路

30

13

赢创工业集团

课程培训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

100

14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

暑期实习

广州市珠江新城花城大道

8

15

广东省地质局七一九地质大队实验室

暑期实习

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大冲水基

4

16

亨斯迈先进化工材料(广东)有限公司

认知实习

暑期实习

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飞蛾岭工业园

36

 

二、与本专业相关的其它重要信息

本专业所在的化学与化工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A-,是学校工程学ESI全球排名千分之一的主要贡献者。学院自1988年起即批准设立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学院有双聘院士2人、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万人计划入选者3人、广东省南粤百杰”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创新/领军人才4人、珠江学者4人(特聘教授3人、青年学者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2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7人。

学院有三栋科研实验大楼,总用房面积约2万平方米,设备资产为2亿多元。拥有教育部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化学产品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燃料电池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功能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精细化学产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热能高效储存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先进涂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创新制药工艺与过程控制工程艺术研发中心、中德无机膜用于清洁能源和洁净环境联合实验室、广东高校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平台。

历经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经过学校“211工程“985工程建设,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科学研究方面,我院教师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一大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学基金、国家部委的科研和教学研究项目,以及工业企业委托技术开发项目。2007年、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共两项。2018年在Science主刊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单位发表研究论文一篇。学院牵头学校能源与环境学科群的建设,现正勇立于双一流建设潮头。

本专业对毕业5-10年的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和专业培养满意度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情况总结如下。获得反馈信息的调查对象目前的职务主要为工程师,设计师,主管,教师,采购,科长,客户经理等;取得硕士以上学历的占35.7%。调查对象的初次就业以化工为核心或涉及化工的比例超过80%;毕业6-7年后,毕业生工作性质以化工为核心的占37.5%,涉及化工占32.14%,表明专业培养的学生仍在化工行业具有核心竞争优势。以化工为核心的毕业生中,所从事的领域涵盖了化工(66.67%)、材料(14.29%)、能源(9.52%)、环保(4.76%)等,也辐射到与化工相关的其他就业部门,包括汽车行业比例占到14.29%,法律咨询与专利也占到了8.57%,还有少部分从事金融投资(5.71%)和信息技术(5.71%)相关的工作。但本次调查中无毕业生在冶金和军事部门工作。大部分(59%)毕业生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有较大发展前景。毕业生就业工作岗位以工厂操作与管理、技术开发和产品营销为主。

大部分毕业生认为通过专业本科课程教育,在专业技能上获得较好的培养,所获得的自然科学和工程专业知识充分;化工分析能力、研究能力、设计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训练充分;在个人素质方面,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终身学习能力等的培育也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为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毕业生的评价,本专业对阿波罗环保器材有限公司、宝洁(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港华燃气集团、广东汕头超声有限公司、广东省物资集团、广州寰球设计院、广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广州象屿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荷兰帝斯曼合成树脂有限公司、森馨香精色素有限公司、BP石油公司、中山联成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蓝月亮(中国)有限公司、艾利(广州)包装系统产品有限公司、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戈尔科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等17家代表性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肯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选择对培养目标非常认可和比较认可的比例高达94%。我校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主要从事工程设计(58.8%)和技术开发(76.5%)岗位工作,其次是产品营销(47.06%)和工厂管理(35.29%)。绝大多数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高,在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等方面都给出了较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