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师生:
华南理工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旨在面向全球邀请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青年才俊,围绕国际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以及行业产业的技术问题等展开探讨和交流。希望藉此平台,互相启迪、开拓视野,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一、论坛时间
2016年3月25日(星期五)
二、论坛地点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逸夫工程馆4楼会议室
三、论坛议程
3月25日(星期五)上午8:30开始 | 1.题目:化工过程强化:微反应器技术及超重力技术 报告人:吴可君 |
2.题目:各向异性智能固液界面材料 报告人:田雪林 |
3.题目:热功系统集成 报告人: 付超 |
4.题目: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 materials: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报告人:张世国 |
5.题目:工业木质素的核交换改性 报告人: 胡周建 |
6.题目: Sizing emulsion droplets and probing ion transfer across ITIES by single attoliter oil droplet collision on UME 报告人: 邓海强 |
7.题目:氧化石墨烯的表面修饰及其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报告人: 唐秀之 |
| 8.光电催化转化二氧化碳和水制备可再生燃料 报告人:鄢勇 |
四、报告人简介:
1. 吴可君博士:于2007年、201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分别获得化学工程工学学士、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今,先后在伦敦大学学院,纽卡斯尔大学,剑桥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他专注于化工过程强化研究,特别集中在微反应器研究和超重力反应器研究。已发表SCI论文1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AIChE Journal,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等杂志发表10篇。
2. 田雪林博士:于2001年、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分别获得物理化学学士及博士学位。2006年8月至2008年7月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8年8月至2012年1月在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任副研究员。2012年2月至今,在芬兰阿尔托大学(前赫尔辛基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兴趣为功能性表界面材料,特别集中在各向异性表界面材料及固液作用调控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27篇,其中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在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CS Nano,Soft Matter等期刊论文12篇,并应邀为Science撰写Perspective一篇。相关工作被材料领域权威刊物MRS Bulletin作为最新进展综述报道,多篇论文被选为相关期刊封面,并被Nature新闻,RSC Chemistry World News等报道。
3. 付超博士:于2005年、2008年、2012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挪威科技大学,分别获得工学学士、应用化学硕士、工业技术博士学位。2012年9月至2015年7月,在挪威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8月至今,在挪威科技工业研究所担任研究科学家职位。他专注于工业节能研究,特别集中在热功集成研究以及气体分离的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其中发表在AIChE和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论文各2篇,申请英国及PCT专利各1项,担任AIChE等10余种期刊审稿人。关于“空气分离”的工作获得2012年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分离领域杰出研究生奖,关于“富氧燃烧分离二氧化碳”的工作获得2012年中国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关于“热功系统集成”工作获得2014年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年会最佳报告奖,受邀论文以最佳文章形式于2015年发表在AIChE期刊。
4. 张世国博士:于2004年、2011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别获得化学专业理学学士、物理化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4月至今,在日本横浜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他专注于离子液体和碳材料的研究,特别集中在碳材料的基础研究以及其在电催化、锂硫电池等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已发表SCI论文4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Prog. Mater. Sci.,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Energy Mater., Chem. Sci., Nano Energy, Chem. Mater.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4篇,其中关于“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创制与应用”的工作获得甘肃省技术发明奖。
5. 胡周建博士:于1999年、2012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乔治亚理工学院,分别获得工学学士、造纸科学与工程化学分部理学博士学位。2012年3月至今,在北卡州立大学森林生物材料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他专注于生物质能源和生物质材料的研究,特别集中在工业木质素的化学结构和酚化取代的研究以及柳枝稷生物油的原料综合利用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14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在Holzforschung, Bioresource Technology, J. Agric. Food Chem., Ind.Eng. Chem Res.等的论文7篇,其中关于“工业木质素的化学结构和酚化取代的研究”的工作获得2012和2013年度的北卡州立大学EASTMAN certificate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Research Award奖。
6. 邓海强博士:于2007年、2010年、2014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工学硕士、化学与化学工程博士学位。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今,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Allen J Bard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2月至今,在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他专注于基础电化学研究,特别集中在液/液界面电化学电荷转移机理研究以及单分子/单纳米粒子电化学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16篇,还有2篇已投稿,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在Chem. Commun., Langmuir, Electrochem. Commun., J. Electroanal. Chem.论文6篇,还有1篇已投稿Anal. Chem.。
7. 唐秀之博士:于2007年、201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分别获得工学学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2012年11月至今,在南洋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他专注于碳材料表面功能化修饰的研究,特别集中在碳纤维以及石墨烯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1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 Carbon等SCI论文7篇。
8. 鄢勇博士:于200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于2012年毕业于美国Tulane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12年5月至2014年3月,在Princeton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于2014年3月至今,在美国国家实验室从事无机催化材料的研究。他的研究专注于催化转化水和二氧化碳制备可再生能源的研究,特别集中在光电转化的催化剂的研究以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已发表SCI论文2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在11篇,其论文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 Chemical Reviews, Nature Comm, JACS, Inorganic Chemistry, Chem. Comm, Coord. Chem. Rev. 等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