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现场 | 邱学青副校长与曾晓东副主席揭幕 | |
研究生院李忠副院长为协办单位颁发鸣谢牌匾 | 钱宇院长与美领馆官员揭幕 | |
吴小兰女士、张玉田先生与环保卫士一起揭幕 | 嘉宾合影 |
6月4日,第二届全国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决赛在华南理工大学逸夫人文馆举行,二十支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队伍齐聚一堂角逐最后的金奖。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晓东、广东省吴小兰慈善基金会名誉主席吴小兰、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副巡视员张振钿、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副领事施伯宁、我国前任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代表张雨田以及烟台万华聚氨酯有限公司等企业负责人出席开幕式,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邱学青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
高校学子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得到认可
本届大赛由中华环保联合会、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吴小兰慈善基金会共同主办,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承办,初赛开始于2010年12月,在半年的时间里,我院学生工作团队通过网站、横幅宣传、微博、人人网等宣传媒介,在全国64所“985”、“211”高校中进行三轮宣传,各高校学生反应热烈,最终共吸引来自全国49所“985”、“211”高校、473支队伍3898人报名参赛,各参赛队围绕“环保”和“节能”两大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科研探索及创意发明设计。经过评比,包括我院“木素之家”在内的20支队伍脱颖而出,获得决赛入场券。
正如邱学青副校长所指出,华南理工大学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构建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三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边做边学,在实践中巩固、提升理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当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焦点,环境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企业的责任,也是社会公众的责任,更是将成为未来世界中流砥柱的青年学子的责任。各参赛队伍大胆新奇的创意和在环境保护科技道路上的求索精神让人们看到了未来传播绿色文明、网聚绿色科技的力量。
曾晓东副主席、张振钿副巡视员、吴小兰女士、张雨田先生和施伯宁副领事在发言中也先后对高校学子不断增强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表示赞扬,对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的积极意义表示肯定。
开幕式凸显环保和创新两大主题
为了向更多的人宣传环保,主办方特意把决赛选在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前一天举行。开幕式现场从环境布置到项目展示,无不体现出环保低碳和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
据工作人员介绍,每位进入决赛现场的观众首先会在门口台阶处的灯箱布上留下自己的脚印,为图上光秃秃的树冠留下片片“绿叶”,寓意着用每个人的一小步使我们的世界更绿色更环保;过道地面上的3D立体画则向大家展示了环境遭到破坏后的恶果,警醒人们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
现场派发给嘉宾的资料袋由无纺布制成,可循环使用;袋子里的参赛作品简介、笔记本是由石头纸印制而成,不会砍伐一棵树,切合今年国际森林年的主题;而现场使用的笔的外壳则是由玉米淀粉制成,在废弃后可直接被微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决赛现场工作人员及参赛队伍的衣服分绿色与黑色两款,旨在通过鲜明的颜色对比,反映出森林锐减这一严峻的环境问题;宣传海报则以绿色为主,中间为一个由本次大赛的元素组成的O2,与开幕式中倡导低碳生活的创意呼应。
随着决赛嘉宾将印有环境问题解决方案的拼图嵌入标有现阶段世界主要环境问题的背景板,来自华工附小的二十名“环保小卫士”纷纷举起印有“CO2”和“O2”的小牌子,以“举手之劳”的方式让现场观众意识到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
“绿色作品”创意无限
开幕式现场的环保产品及参赛作品展示区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观看。太阳能活塞式发电机、室内甲醛生物净化装置等在内的相关“绿色作品”,向观众展示出参赛选手无限的环保创意,传达着节能减排、绿色出行、健康消费、环保生活的理念。
在决赛现场, 参赛队伍分别就自己的作品作了现场展示及答辩,并接受评委会的评审。比赛现场精彩纷呈,来自华南理工大学的“木素之家”团队,向评委介绍了他们的“木质素/聚乙烯复合材料制备”项目,该项目以废弃木质素这种可再生但现阶段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工业垃圾”与聚乙烯制备复合材料,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同时减少聚乙烯的用量,从而达到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效果。队员们从容细致的讲解引起在场师生的关注,并获得现场专家评委的一致好评。
经过评比,华南理工大学参赛的两支队伍共获得金奖、银奖、最佳科技展示奖、环境未来奖、最具实效奖等6个奖项。(图/袁琦 冯骏 文/佘建伟 通讯员 王丽间 赵小芳 陈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