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年级通选课学分说明
1、2005级、2006级、2007级学生的通选课要求按《关于修订2005级本科综合培养计划的通知》(华南工教[2005]031号)执行。
(1)理工科专业学生至少修读10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
(2)经济管理类学生至少修读6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不应包含其中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和4个学分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通选课程;
(3)文、法、体、艺类专业学生至少修读6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外语类学生不能选修语言文化类课程)和4个学分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通选课程;
(4)各专业学生应修够6个学分的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系列课程。
2、2008级学生的通选课要求的按《关于修订2008级本科综合培养计划的通知》(华南工教[2008]026号)执行。
(1)理工科专业学生至少修读10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
(2)经济管理类学生至少修读6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不应包含其中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和4个学分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通选课程;
(3)文、法、体、艺类专业学生至少修读4个学分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不应包括本学院开设的通选课程)和6个学分的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通选课程;
(4)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必须修读2.5个学分、其他专业必须修读6个学分的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系列课程。
注: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包括人文、艺术、经管、语言等四类。
二、通选课选课情况说明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通选课共189个教学班,容量为22727人,全校每人平均可选0.91门课程,因要求学生在7学期(第一学期不修)选修5门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如每学期开设人均0.91门的课程可满足学生毕业所修学分要求,但由于以下原因造成选课量分配不足。
1、通选课分布不均。南北校区学生数量不等,南校区学生数为9517,北校区学生数为15452,且南北校区学科设置的不同,北校区大部分为理工科专业学生,约占北校区学生总数87%,南校区理工科专业学生约占南校区学生总数45%。导致北校区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开课量不足,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通选课有很大的剩余量;南校区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开课量勉强满足需求,自然科学工程技术通选课则不足。
2、通选课的选课规则。通选课采用两轮选课的办法。第一轮每一门课报名不设名额上限。第一轮选课结束后,由系统按课程班容量自动筛选。筛选原则:2005级及2006级联合班(少数2004年级)学生优先,其它年级随机筛选(不以学生选课时间先后排队)。由于人均选修课没有达到1门,而一部分学生选修2门课程,这就造成第一轮选课后每个教学班基本上已满。在第一轮选课中低年级学生有可能被随机筛选出来,1门课程都没有选中。
表1 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通选课开设情况一览表
| 教学班 | 容量(人) | 实际选课(人) |
全校 | 189 | 22727 | 21373 |
北校区 | 125 | 14602 | 13233 |
南校区 | 64 | 8125 | 8140 |
开设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 | 151 | 16602 | 16650 |
开设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课程 | 38 | 6125 | 4723 |
北校区开设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 | 104 | 11247 | 11279 |
南校区开设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 | 47 | 5355 | 5371 |
北校区开设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课程 | 21 | 3355 | 1954 |
南校区开设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课程 | 17 | 2770 | 2769 |
表2 各学科学生数分布情况一览表
| 总数(人) | 理工(人) | 经管(人) | 文法体艺(人) |
全校 | 24969 | 17630 | 3702 | 3637 |
北校区 | 15452 | 13368 | 1165 | 919 |
南校区 | 9517 | 4262 | 2537 | 2718 |
注:人数统计日期2008年10月。
三、拟促进的措施
1、各学院应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员应在选课之前对我校的选课规则进行说明,在选课期间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确保选课工作顺利进行。
2、教务处将根据情况配合相关学院增加开设下学期的通选课数量,并调整南北校区的课程结构,增加北校区文化素质通选课和南校区自然科学技术通选课。
3、建议学生每学期选修1门通选课程,确保其他学生有机会参与选修通选课。
4、学生应多上教务处网,了解一下我校的教学情况,在教务处网上“教学建设”一栏下载本专业的培养计划,明确大学期间应修读的课程。
教 务 处
二○○九年三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