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南理工大学现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孙大文院士团队在国际期刊《Food Hydrocolloids》(Q1,中科院1区,IF2024=12.4)发表了题为“Ultra-Strong Green Plastics from Marine-Sourced Alginate Dendritic Colloids and Chitin Nanocrystals with a “Cement–Mortar” Structure”的研究论文(DOI:10.1016/j.foodhyd.2025.112142)。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为唯一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张夕佳。

石化塑料日益加剧的环境负担迫切需要兼具强度、柔韧性和防水性的可生物降解替代品。本研究将源自海洋资源的海藻酸钠与甲壳素纳米晶体整合,制备出超强绿色塑料。通过微波辅助氯化铁六水合物水解法可持续制备甲壳素纳米晶,并调控脱乙酰化反应优化表面电荷密度,以增强与海藻酸钠间的氢键及静电作用。同时提出环境友好的超高速剪切均质化技术制备藻酸盐树状胶体,其作为柔性节点与刚性纳米晶共同构建水泥-砂浆结构体系,实现协同增强效果。这种支化的胶体网络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和空间连通性,易在薄膜内部形成致密的物理支撑框架。与纯海藻酸钠薄膜相比,该种生物塑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杨氏模量分别提升196.03%、150.80%和44.41%。流变学与等温滴定量热分析证实了静电平衡与胶体网络的关键作用。膜在保持透明性和生物降解性的同时,展现出增强的热稳定性、耐水性及阻隔性能。该可扩展策略为海洋资源基包装薄膜提供了可调界面,解决了多糖材料中长期存在的强度-延展性权衡问题,为生态塑料发展带来希望。

摘要图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foodhyd.2025.112142
作者信息:

孙大文(Da-Wen Sun),男,广东省潮州人,欧洲历史上唯一的华侨华人 “六院院士”,中国致公党第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特邀海外列席代表和海外列席组召集人(2012)。欧洲科学院(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Royal Irish Academy)院士,波兰科学院(Polska Akademia Nauk)外籍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IAFoST)院士,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学院(iAABE)院士,国际制冷科学院院士。施普林格国际著名期刊《食品与生物加工技术》(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创刊者和主编(2008年创刊时即被SCI收录,第二年进入SCI一区, 现影响因子=5.3)、泰勒弗朗西斯集团《现代食品工程》 (Contemporary Food Engineering) 系列丛书创始主编、国际农业工程委员会(CIGR)主席(2013-2014)和荣誉主席、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学院(iAABE)创院院长。现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导,现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农产品智能冷链物流装备工程实验室主任、广东省冷链食品智能感知与过程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广东省现代食品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广州市农产品智能感知与品质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广东省食品智能质控与过程技术装备国际暨港澳台合作创新平台主任、广东省现代农业(农产品无损检测及精深加工)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广东省农产品品质智能感知与精准控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广东省农产品保鲜物流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UCD)食品和生物系统工程终身教授。
荣获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委员会(CIGR)杰出奖,英国皇家机械工程师学会“食品工程师年度人物”,凤凰卫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国际食品保护协会“冷冻食品基金会冷冻研究奖”,国际工程与食品协会终身成就奖,“CIGR荣誉主席”等多项国际大奖。
在世界著名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共发表了1300多篇论文,其中,以通讯作者发表并被SCI收录的期刊论文超过800篇,出版专著17部,Web of Science统计的学术h指数为128,SCOPUS统计的学术h指数为141,Google Scholar 统计的学术h指数为166。特别是在高光谱成像、计算机视觉、真空冷却、超声波辅助冷冻和CFD模拟等方面的论文已经成为其他研究者的经典参考文献。71篇论文入选ESI农学“高被引论文”,全球排名第一位(2020.01)。2015年至2024年连续十年荣获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称号,并位居美国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排名中国食品科学与工程入选的三百多位学者名单的第一位。
2011年底起回到华南理工大学工作以来,迄今为止(2025年01月)在Web of Science网站上可以检索到的文章中,共有407篇是以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第一作者单位的论文,其中高被引论文40篇,JCR一区论文350篇,影响因子大于6的289篇。高被引论文数占华南理工大学全校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比例分别为7%和42%。其中2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为华南理工大学唯一入选的两篇论文,为华南理工大学入选食品科学与工程“双一流”以及食品学科专业的全球领先排名做出了主要贡献。
主持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专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东西部合作重大项目,广东省科技厅,农业农村厅,教育厅等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企业合作项目等四十多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99件(其中第一发明人专利69件),美英日等发明专利10件,申请国际PCT专利9项。2019年至2024年共为华南理工大学培养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1人次。荣获201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16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排名第一), 2018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20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
更多信息请访问网址:http://www.ucd.ie/sun/; http://www2.scut.edu.cn/ac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