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食品工程研究中心孙大文院士课题组在食品领域国际权威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IF:10.2)在线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s in food neonicotinoids detection: novel recognition strategies, advanced chemical sensing techniques, and recent applications”的综述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化学传感技术在食品新烟碱类农残中新识别策略、传感技术以及最新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为本文唯一通讯作者,华南理工大学博士生喻歆茹为第一作者。

新烟碱类农药(Neonicotinoids, NEOs)是一类神经毒性杀虫剂,其化学结构与尼古丁相似。如图 1所示,新烟碱类农药包括氯代烟碱化合物、硫代烟碱化合物和四氢呋喃环型化合物,其作用机制是新烟碱类农药作为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与乙酰胆碱受体选择性结合,与害虫乙酰胆碱产生竞争,阻断中枢神经正常传导,最终导致目标害虫瘫痪和死亡。由于对害虫毒性高,而对哺乳动物毒性低,新烟碱类农药主要用于果蔬、谷物和其他作物的害虫防治,并已成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和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替代品。然而,使用新烟碱类农药进行害虫控制和作物生产具有诸多益处,但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只有约5%的活性成分可被作物吸收,其余的新烟碱类农药分子则通过迁移转化进入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积累,对非目标生物(如人类和蜜蜂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目前,新烟碱类农药已经在多种食品基质中检出,这大大增加了对人体健康的暴露风险。因此,本文综述了食品安全检测领域具有特异性识别和高灵敏度的快速分析新烟碱类农药残留的方法。

图1. 新烟碱类农药的类别以及发展时间表
本综述主要介绍了基于特异性识别新烟碱类农药分子信号的新型综合传感策略,其中包括分子印记识别(MIR)、主-客识别(HGR)、电催化识别(ECR)、免疫识别(IR)、适配体识别(AR)和酶抑制识别(EIR)等。此外,重点讨论了基于识别策略结合化学传感平台在各种食品中的最新应用,包括水果和蔬菜、谷物、茶叶、蜂蜜、水产品和其他食品的应用。最后,阐述了化学传感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目前面临的挑战及对未来的展望。

图2. 基于不同类型识别化学传感策略以及其在食品新烟碱类农药检测上的应用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80/10408398.2023.2290698
通讯作者简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