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在国际食品顶级期刊发表综述:调节冰晶形成以改善冷冻食品品质:材料、机制和未来挑战
 
发布时间: 2023-08-01 浏览次数: 10

近日,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在食品领域国际顶级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IF=15.3)在线发表题为“Regulating ice formation for enhancing frozen food quality: Materials, mechanisms and challenges”的综述,系统地阐述了冰晶调节材料及其作用机制、改善冷冻食品品质的应用现状和未来的挑战。华南理工大学孙大文院士为本文唯一通讯作者。

冷冻技术通过降低食品体系的温度以延长货架期,是目前最常用的食品保存方法。然而,冷冻过程中冰晶的形成能够影响食品的品质。相比于形状规则的小尺寸冰晶,不规则的大尺寸冰晶对食品结构造成了更大的破坏,引起了更严重的品质劣变。因此,探究有效的冰晶调节策略对于维持或改善冷冻食品品质至关重要。受耐寒生物生存策略的启发,氨基酸、糖和蛋白质等冰晶调节材料被发现具有良好的抗冻能力,并有望用于改善冷冻食品的品质。此外,冰晶形成理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也为筛选有效的冰晶调节材料提供了支持。

本综述着重阐述了冰晶形成的理论基础、冰晶调节物质及其作用机理。为了全面的总结冰晶调节物质在改善冷冻食品品质的研究进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冰晶形成的理论基础,包括经典的成核理论和重结晶。分子动力学模拟补充了微纳米尺度冰晶形成的原子细节,对筛选冰晶调节物质和探究其作用机理提供了可行的方法。随后,总结了氨基酸、糖、蛋白质、天然深共晶溶剂和一些合成的模拟物等冰晶调节物质,并阐述了各自的作用机制。此外,讨论了冰晶对果蔬、肉、鱼糜、微生物、面团、冰点等不同结构食品的影响、冰晶调节物质的品质改善效果及其安全性考虑。最后,提出了未来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附图


1. 冰晶形成、冰晶调节材料及其在冷冻食品品质改善中的应用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tifs.2023.07.013


通讯作者简介

孙大文(Da-Wen Sun)教授,中国致公党中央委员,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欧洲科学院(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波兰科学院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学院院士,国际制冷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期刊《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创刊者和主编。

 荣获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委员会(CIGR)杰出奖,英国皇家机械工程师学会食品工程师年度人物,凤凰卫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国际食品保护协会冷冻食品基金会冷冻研究奖,国际工程与食品协会终身成就奖,“CIGR荣誉主席等多项国际大奖,2015年至2022年连续8年荣获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称号。

 在世界著名杂志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1000篇论文,出版专著17部,共有736篇论文被SCI收录(Web of Science统计的学术h指数为118SCOPUS统计的学术h指数为126Google Scholar 统计的学术h指数为150)。71篇论文入选ESI农学高被引论文,全球排名第一位(2020.01)。

 2011年底起回到华南理工大学工作以来,迄今为止(202307月)在Web of Science网站上可以检索到的文章中,共有342篇是以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第一作者单位的论文,其中高被引论文50篇,JCR一区论文285篇,影响因子大于6131篇。高被引论文数占华南理工大学全校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比例分别为11%70%。其中2篇入选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为华南理工大学唯一入选的两篇论文。

 授权中国发明专利63件,美英日等发明专利10件,申请国际PCT专利9项。2019年至2022年连续四年每年培养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人。荣获201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16年度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18年度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二),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20年度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