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心动态  详情

ACS Nano|年轻小鼠来源工程化细胞外囊泡应用于衰老骨组织年轻化

日期:2025-10-23

近期,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王迎军院士、施雪涛教授在ACS Nano(IF=15.80)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ngineer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 Derived from Juvenile Mice Enhance Mitochondrial Function in the Aging Bone Microenvironment and Achieve Rejuvenation》的文章。

图片

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受损部位会经历血管重建、细胞募集以及新骨形成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BG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骨修复材料,不仅能够增强内皮细胞的促血管生成能力,还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迁移和成骨分化。其中,CuBG因其能够释放多种有助于组织再生的离子(如Cu²⁺、Ca²⁺和SiO₄⁴-)而备受关注。尤其是Cu²⁺,其通过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降解,激活HIF-1信号通路,进一步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显著增强血管生成。此外,CuBG还能够激活与成骨相关的多个信号通路,如MAPK、Wnt/β-catenin和BMP-Smad通路,并在细胞内富集与成骨相关的miRNAs。然而,CuBG在初期过快的离子释放可能导致局部离子浓度和碱性升高,从而引发剧烈疼痛、溶血及过度的炎症反应,最终阻碍骨再生。因此,探索创新的BG应用策略,以避免其潜在副作用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生物活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衰老相关的骨骼退化和愈合能力减弱一直是再生医学领域的重要挑战,亟需创新、高效且精准的策略来恢复骨骼健康。本研究构建了来源于预处理幼年小鼠血清的细胞外囊泡(EVs),旨在逆转衰老、增强成骨潜能并提升生物利用度,从而重塑衰老骨骼微环境。

首先,课题组建立了不同愈合阶段的骨修复模型,筛选出对老年骨骼微环境改善效果最佳的EV类型。

图片

图1. 年轻小鼠骨折愈合模型的构建示意图

其次,利用DSS6实现骨靶向,增强所选EVs的体内生物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工程化EVs能够有效靶向骨折修复部位,在促进老年小鼠骨折愈合方面表现优于未修饰的EVs。

图片

图2. 工程化外泌体优越的靶向性能

RNA测序分析揭示了外线粒体膜跨膜蛋白7(Tomm7)在机制中的关键作用,其沉默显著削弱了EVs的积极调控效应。

图片

图3. 基于转录组学测序的关键基因分析

工程化EVs通过激活Tomm7介导的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途径,增强衰老细胞的线粒体功能,促进衰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干性恢复,逆转了衰老骨骼微环境的不利状态。

图片

图4. 工程化EVs通过激活Tomm7介导的Pink1/Parkin线粒体自噬途径

总体而言,本研究开发的来源于幼年小鼠血清的工程化细胞外囊泡为衰老骨骼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思路,其揭示的生物学机制为未来精准治疗衰老骨骼提供了重要参考。

bj.96weixin.com

图5.T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