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潮头立,“材”子创先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团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广东省分赛中斩获两金两银
日期:2025-08-06 浏览量:13

8月4日,以“我敢闯,我敢创”为主题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广东省分赛现场决赛在中山大学圆满落幕。经过激烈角逐,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团队表现极为亮眼,勇夺两枚金奖、两枚银奖的骄人成绩!这一突破性成果,充分彰显了学院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前沿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雄厚实力。

 

精湛工艺提升器件性能 —— “‘镓’速芯时代”夺金

由王文樑、侯冬曼两位老师指导,刘力玮、刘炘果、何磊等同学组成的“‘镓’速芯时代”团队致力于从材料领域解决高频宽带通信芯片的损耗大、良率低、传输距离短的问题。他们提出的高质量生长方法实现了0 nm的界面层厚度,使薄膜不均匀度从12.1%大幅降低至1.2%,构建的AlN/AlGaN/GaN外延结构使材料位错密度相较原来的108 cm-2降低一个数量级,表面粗糙度低至0.2 nm。使GaN材料晶体质量优于国内外一个数量级。成员发表多篇高质量学术论文,申请多项国家专利。构建高质量GaN材料的专利壁垒。成果已在军事与民用领域得到了应用。

“‘镓’速芯时代”部分成员合影

 

集成热管理实现多功能 —— “安盾凝能”摘金

由赖学军、郭建华老师指导,谭海博、谭凯瑜、黄柔倩等同学组成的“安盾凝能”团队致力于成为智能热管理材料领域的领航者,革命性地开发了基于Seebeck-Peltier效应深度耦合与智能调控的新一代热管理材料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创新材料体系和独创结构设计,将Seebeck效应与Peltier效应在同一模块内进行高效协同与空间优化配置。实现本征阻燃、废热收集、智能预警、自反馈降温功能的高效集成。“安盾凝能”旨在通过材料创新、结构革命与智能赋能的三维突破,彻底解决当前热管理领域的关键痛点,开创主动式、智能化热管理的新纪元,为中国的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产业提供核心热管理支撑,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与科技自立自强。

“安盾凝能”部分成员合影

 

绿色建材与固碳创新 —— “砼筑碳汇”荣获银奖

由郝鑫、陈嘉愉、李瑞等同学组成的“砼筑碳汇”团队,在黄浩良、胡捷、胡楠三位老师指导下,创新研发出酶促固碳型CO₂泡沫混凝土,针对传统泡沫混凝土固碳能力有限、固碳过程被动的痛点,通过三大核心技术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有效助力建筑行业尤其是水泥混凝土领域的节能减排。酶促固碳型CO₂泡沫混凝土比之传统泡沫混凝土,其主要区别在于发泡剂成分、催化剂类型及结构设计。项目采用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主体的复合发泡剂,解决了CO₂气体易破裂难题,提升了CO₂泡沫稳定性;基于仿生理念研发的模拟碳酸酐酶(mCA)催化剂,加速CO₂水合反应,将固碳效率提升39%,固化时间缩短50%;创新设计的空穴-碳化硬壳层复合结构,在改善保温隔热性能的同时,使产品抗压强度提升25%,固碳量增加30%,实现性能与环保双重优化。该产品应用场景广泛,涵盖建筑墙体、屋面保温、地暖系统、道路回填、桥梁底座、地铁隧道及工业厂房、农业设施等,且在主动固碳型产品市场空白的背景下,凭借独特优势溢价能力可达30%,蕴含巨大市场潜力。项目团队由多学科学生组成,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科研平台,已取得3篇SCI一区论文、3项国家发明专利及多项省级竞赛奖项。

“砼筑碳汇”团队部分成员合影

 

压电声学滤波芯片技术突破 —— “智通道赫”获银奖

由李国强教授指导,张一诺、支国伟、罗添友等同学组成的“智通道赫”团队针对压电声学材料的缺陷控制、合效芯片损耗机制及结构设计、单片集成技术三个维度的科学问题,突破了高频超宽带体声波滤波芯片关键性能提升技术,拓宽高端滤波芯片的产业化应用场景。团队成员在Adv.Funct.Mater., IEEE EDL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9篇,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5余项,受到行业内的广泛关注。

“智通道赫”部分成员合影


本届大赛虽已落幕,但材院学子攀登科技高峰、勇立创新潮头的步伐永不停歇。他们将继续以青春智慧续写创新篇章,用扎实科研践行时代担当,为国家材料科技进步与产业升级贡献华工力量!(图/各参赛队伍 文/蒋奇琦 初审/陈星彤 复审/李晓海 终审/赵小芳)

参赛团队合影


【材院历史由大家书写,材院精彩由我们记录,青宣中心竭诚为您服务!】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 邮政编码:510641/510006
Address: No. 381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 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Postcode: 510641/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