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院学子在广东省第十七届“挑战杯”喜获佳绩
日期:2023-06-05 浏览量:761

5月27日至5月28日,第十七届“挑战杯·王老吉”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中山大学举行。此次大赛以“青春融智,质创未来”为主题,全省156所高校共2029件作品参赛,涵盖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在本次比赛中我院参赛队伍荣获一项研究生组特等奖、一项本科生组特等奖与一项本科生组二等奖。

在我院王文樑、李国强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林正梁、朱子赫、李林浩、林廷钧、刘沛鑫、孔德麒、胡晗、周润杰、王岩松、李佳熹等人以科技发明制作类项目《第三代半导体GaN外延材料与通信芯片制造关键技术》获得研究生组特等奖。该作品从材料生长出发,获得了高质量III族氮化物外延材料,并从芯片制造,结构设计角度开展创新,制备出了低损耗滤波芯片和高带宽探测芯片,累计申请了44项专利,发表15篇SCI论文,有效推动了5G卡脖子问题的解决和6G新赛道的抢占。

在我院光电系宁洪龙、姚日晖两位老师的指导下,黄颢、黄煜橙、潘雅茹、麦凯然、刘宇翔、吴仁栩、晏浩洋同学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溶液法开发高性能柔性传感器:仿生复合微结构设计和溶液体系优化》获得本科生组特等奖。论文采用箬竹叶对柔性PDMS基底进行仿生复合微结构设计,能同时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传感范围;并采用溶液法,通过优化溶液体系,实现均匀、大面积的薄膜制备。最后得到兼具高灵敏度和宽传感范围,且低成本、环保的柔性压力传感器。

在我院税安泽教授的指导下,任思竹、周玟廷同学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项目《宽频带可调节C基复合材料微结构的设计、合成及吸波性能的研究》获得本科生组二等奖。该团队在对锰基核壳结构吸波材料的研究基础上,从MOF的角度出发,提出制备了一种ZnO和铁磁Co嵌入碳骨架的复合材料。创新性地提出运用介磁导电三损耗机理,以及通过调控材料对电磁波的反射、透射和吸收,实现了其优异的吸波性能。最终得到一种既具有优异的吸波性能,又同时满足复杂环境的需求的吸波材料

新时代新征程,华南理工大学坚持“三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区位优势,推动“大科研”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为平台,鼓励更多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训练,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立德树人“大平台”,带领更多青年创新人才在青春的赛道上努力跑出华工青年的最好成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图/参赛队伍 文/张博宇 初审/林丹 复审/岳鑫 终审/彭树立)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 邮政编码:510641/510006
Address: No. 381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 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Postcode: 510641/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