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材料基因的思考-从硅酸盐玻璃到金属有机骨架(MOF)玻璃
报 告 人:李能 教授(武汉理工大学)
报告时间:2021年9月15日(周三),上午10:00
报告地点:北区国重602会议室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摘要:
以硅酸盐玻璃材料为主体的建筑材料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非金属基础材料,是推动我国“一带一路”、“交通强国”、“海洋强国”等战略实施的重要物质基础。针对玻璃材料多尺度、多组分的特征,其原子和电子结构难以精细表征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本报告从传统硅酸盐玻璃到新型金属有机骨架(MOF)玻璃为主要研究对象,精确表征玻璃材料的“基因”-原子和电子结构,通过进一步深入分析,得到玻璃材料的“成分-结构-性能”的构效映射关系;并介绍一种新型的表征玻璃材料原子和电子结构的普适性方法;从而快速地表征玻璃形成能力和性质与玻璃原子和电子结构的关系,为筛选和设计新型玻璃材料提供理论支撑。
个人简介:
李能,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硅酸盐建筑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功能设计与调控研究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硅酸盐材料、玻璃材料、表界面材料、计算材料。湖北省杰青、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获得者;英国剑桥大学材料与冶金系访问教授。现担任Materials Horizons、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Frontiers in Materials: Glass Science、Advance in Physical Chemistry编委。近年来在Chem. Soc. Rev.、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Chem、Adv. Energy Mater.、Adv. Funct. Mater.、ACS Nano、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J. Am. Ceram. Soc.、Journal of Non-Crystalline Solids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15篇;论文被Science、Nature等期刊引用近8000次,个人学术因子52;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和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和国际合作专项、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等20余项。现担任中国材料与器件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固废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薄膜与涂层分会理事,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会评专家;欧洲自然科学基金、荷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际科研基金函评专家;美国化学学会会员、美国陶瓷学会会员、中国化学学会会员、中国硅酸盐学会会员、中国材料学会会员。近年受邀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50余次;担任Nature、Science、JACS、Angew、Adv. Mater.等多个期刊长期独立审稿人和终审专家;曾受邀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莫纳什大学、韩国首尔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机构交流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