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 材院记者团
广东第九届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开幕式
11月24日,广东第九届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圆满落幕。
各分赛区开幕式
本次大赛自2019年5月起,共收到了来自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省内外多所院校的201份作品。
总决赛展示现场
经过激烈的角逐,共20支参赛队伍从各分赛区脱颖而出,决战华园。总决赛上,他们以现场展示和答辩的方式,展开了激烈的知识交锋和学术交流。经过各位评委老师的指导和点评,最终,来自华南理工大学追光者的项目“Si衬底上GaN基大功率LED外延材料与芯片”和来自华南农业大学科研菜鸟的项目“设施农业大棚应用碳点基蓝色转光剂”获得了大赛特等奖,并获得了1万元的奖金。
创新发展离不开科技引领。闭幕式上,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国伟院长,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彭俊彪院长发表致辞。他们鼓励大学生以本次材料创新大赛为契机,结合学校丰厚的科研资源,在科研的道路上勇攀高峰。
杨国伟院长(左)、彭俊彪院长(右)致辞
据悉,材料创新大赛是由华南理工大学于2011年发起,至今发展到第九届。本届大赛由广东省材料研究学会和华南理工大学主办,暨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协办。大赛旨在推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工作进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实践成才的热情,鼓励学生通过对材料专业发展现状的观察、分析,结合所学的知识,研究出具有一定实际价值的创新性科学成果,促使学生成长为具有科研意识、善于挖掘科研价值的创新型人才。
附:广东第九届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总决赛获奖名单:
奖项 | 学校 | 队伍名 | 课题名称 | 指导老师 |
特等奖 | 华南农业大学 | 科研菜鸟 | 设施农业大棚应用碳点基蓝色转光剂 | 雷炳富 |
华南理工大学 | 追光者 | Si衬底上GaN基大功率LED外延材料与芯片 | 李国强、 王文樑 | |
一等奖 | 中山大学 | 聚能源队 | 基于增塑原理的全固态锂金属电池的一体结构设计及构建 | 钟雷 |
华南理工大学 | 硅酮超人队 | 可用于治疗慢性皮肤创伤的具有双层结构的聚硅氧烷薄膜敷料 | 张安强 | |
华南理工大学 | 轩能光伏 | 隔热发电半透明有机光伏玻璃 | 薛启帆 | |
华南理工大学 | 稀土永磁队 | 基于高丰度稀土的La-Y-Fe-B永磁合金的微观组织、磁性能和热稳定性优化 | 刘仲武 | |
二等奖 | 深圳大学 | 突发奇想队 | 基于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的新型精氨酸荧光探针 | 杨海朋 |
华南理工大学 | Fire Brothers | 具有火灾预警功能仿珍珠贝结构纳米阻燃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赖学军 | |
暨南大学 | 暨往开来 | 一种新型的用于内毒素选择性吸附的改性聚醚砜纤维 | 焦延鹏 | |
中山大学 | 中大铁憨憨队 | 钠离子电池负极硬碳材料的性能优化研究 | 于肖、 刘勇 | |
华南理工大学 | 无机发光小分队 | 光通信用铋掺杂硼酸盐特种玻璃与光纤 | 彭明营 | |
暨南大学 | 暨南大学氢能队 | 高电负性金属(镍)掺杂增强二氧化钼析氢活性 | 金彦烁 | |
广州大学 | 绿梦小分队 | 基于稀土金属氧化物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 黄勇潮 | |
东莞理工学院 | 可穿戴智能高分子材料小分队 | 可数据采集分析的智能高分子力敏传感器的研制 | 巫运辉、吴文剑 | |
东莞理工学院 | 东莞 3C 铝合金材料设计团队 | Ti、Sc 合金化对 Al-Mn 铸造铝合金的流动性、力学性能及阳极氧化性能影响研究 | 王康 | |
华南农业大学 | 前方高能队 | 高比能储能器件的设计与研究 | 郑明涛、梁业如 | |
深圳大学 | 深圳大学智能队 | 碳纳米管接枝聚合物的光触发定点形状记忆及远程控制精确自愈合性能研究 | 万学娟 | |
华南理工大学 | 刘老师的小朋友们 | 含羟基聚酰亚胺的合成及在氟离子显色传感中的应用 | 刘述梅 | |
东华大学 | 思博科技团队 | 全无机复合的柔性热电薄膜及其在光伏热电一体化器件中的应用 | 王宏志 | |
华南理工大学 | 柳续氢风 | 一种基于镁基材料的配位氢化物再生与应用 | 欧阳柳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