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院记者团 文 杨童
![]() |
【个人简介】廖潇涵,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生。曾担任班级社会实践委员、彩愿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校青年志愿者指导中心理事、材料学院实践部部长。参与多次课题项目的研究。2016年获得PPG奖学金,2018年获得校二等奖奖学金,获得多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三好学生”称号、“寒暑假社会实践积极分子”称号。现保研直博至上海交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养成规划自己、管理自己的习惯
刚上大学的时候,很多人可能会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才能有一个自己想要的未来。对于刚踏入大学的廖潇涵师兄,也有过短暂的迷茫,但是很快就明确了自己要读研的目标,渐渐地养成了记下每天要做的事情在宿舍小日历上的习惯,以此时刻提醒自己、约束自己——事有轻重缓急,重要、紧急的事情先完成。学习和放松同样重要,关键是学会自律。师兄说自己习惯有计划地去进行每一件事情,也认为每一件事情都要尽早地去规划,这和他高中自己在外地读书的经历也是有一定关联的,这是很多人都懂得但却很少人能够真正做到的。如此强大的自制力和自律意识,帮助师兄在逐梦之路步步前行。
把爱传递,终有回报
从实践部的小干事,到实践部的部长,对于潇涵师兄来说无疑是一段宝贵难忘的经历。大学期间,师兄所做的志愿活动数不胜数,带领团队获得一次又一次的公益奖项。但是,荣誉并不是最重要的,师兄坦言:“帮助别人是一件挺好的事情,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从大一开始,作为芳村志愿点大型活动的负责人之一到自己当了部长组织活动,几年下来,看到那里聋哑孩子们的变化与成长,看他们一天天变得更好,知道了自己的付出是有回报的,是一件很开心很满足的事情。通过各种志愿活动,让师兄对弱势群体更加了解,同时也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督促自己去努力。
亲近待人,做好工作
选择留任实践部部长之后,潇涵师兄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师弟师妹们要亲切,营造一个融洽的部门气氛,让大家都有团体归属感,避免有人被边缘化。他认为当部长是一个分权而不是集权的过程,而且要尽可能地去平等对待每个干事,对于干事们,他也是以鼓励为主的方式,在鼓励的同时提出他们的不足,同时也乐于接受干事们对自己批评与建议。被问到觉得大学期间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时,他觉得自己当部长期间塑造了良好的部门文化,向师弟师妹们起到了榜样作用,体现了个人的价值,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无论是最初的干事,还是后来的部长,师兄的工作态度始终如一。认真、负责早已经成为他身上闪亮的标签。
张弛有度,养精蓄锐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说过:“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大二的时候,师兄选择留任实践部部长,身上多了一份担子,生活变得更加忙碌。部门活动很多,要提交的活动相关申请表也很多,师兄笑言:“当时不是在填表,就是在填表的路上。”课程也很繁重,虽然喜欢学习,但也不会让它占据全部时间,平日里还是会通过追剧、运动、约电影的方式去放松自己。休息够了,才有充足的力气去更好地完成下一项工作、实现下一个目标,师兄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这个深刻的道理。
保持一颗好奇心去探索
在当完部长退任之后,潇涵师兄开始专心投入科研,他告诉我们,首先要去动手尝试,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科研这条路,是不是真正地对科研感兴趣。其实科研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但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多去思考、保持一颗好奇心去探索,科研更多地是培养了他的严谨思维,让他学会从各个方面去证明自己的结论,做科研不能急,而自己刚好又是一个耐心的人,于是很合理地选择了科研这条路。的确,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正是因为这个决定,才让师兄有了现在的成就。
在前进的路上,累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正在走上坡路,但若步步为营,总有一天会到达曾经渴望的、梦想的高度,成为大家仰望的星星。最后也衷心祝愿廖潇涵师兄在未来深造的路上一帆风顺!
【材院历史由大家书写,材院精彩由我们记录,记者团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