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振翅,超群拔类 ——记2019年材料学院“材料之星”黎振超专访
日期:2019-05-06 浏览量:97

材院记者团 文 黄庆怡 任宇


  



【人物简介】黎振超,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 级材料类创新班本科毕业生,2017年攻读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

曾获“拓璞企业奖学金”,两次“国家奖学金”,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称号;曾获华南理工大学第十七届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校级一等奖、第十七届广东省大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大赛省级二等奖;累计参加国际、国内会议5次,进行2次海报展示;以第一作者及共同作者身份在SCI收录期刊中发表论文6篇,获受理专利4项。

 

材料类创新班,实行“3+1+X”本硕、本博连读培养计划。“材创班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点,我们在这里求同存异。材创班可以发挥每个人的优点。”这是黎振超在创新班学习的最大感受。让我们一起静听,他把六年的学习生活娓娓道出。

 

  



勇于尝试,提高自我能力

本科期间,曾先后担任团支书、班长等班团委;曾获得“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征文系列活动征文二等奖;2017年至今,累计参加国际、国内会议5次,并进行2次海报展示。即使在竞争激烈的创新班学习中,黎振超也不仅仅只是埋头于理论知识。

  

 

“上大学之前比较胆小,不想跟人接触。希望大学作为一个新的阶段,能不断做以前不敢尝试的事情,打破束缚。”当被问及担任班委的理由,振超笑着告诉我们。从一开始与人交流的难以适应,到如今能够自如地为我们讲述从前;从初任团支书的不熟练,到后来作为班长带领班级,“打破束缚”于他不仅仅是三分钟的热度。或许正是本科期间的突破,让他积蓄足够的力量在国内、国际的会议进行海报展示、与各位学者畅谈交流研究成果。

 

在钙钛矿光电器件的大大小小会议中,振超参考大牛们的成果报告,了解国内外最前沿先进的实验工作,并从中得到启发改进后续的实验。其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在越南河内“EMERGING MATERIAL TECHNOLOGIES SUMMIT 2018 国际学术会议上和一位教授的讨论交流。海报展示环节过后,该教授找到他表明自身成果的不理想并询问适宜的反应条件。思维的碰撞产生出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两人找到失败的原因和适当的改进方法。这次经历让振超体会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交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有跟别人分享才有机会做好。”

 

潜心科研,探索前沿知识

以光电器件为指引,黎振超开始了在材料领域的科研之路。

 

因着“创新班”的便利,振超在大二便以负责人的身份申报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本科生自主选题项目《金属纳米线材料替代 ITO 在有机太阳电池器件中的应用研究》,探究银、铜纳米等材料在替代 ITO 作为透明导电电极中的应用。拿到课题时振超对光电器件知识还不甚了解,于是他查阅大量文献与相关书籍,主动联系导师、师兄询问相关资料,在实验前自学积累了大量理论知识;创新班要求在三年内学完本科的知识,在紧密的课程安排中振超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去实验室整理需要的实验仪器,以便空闲时间能去做实验。


“大四相当于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开始学习硕士课程,同时要准备毕业设计。”但是即使在忙碌的大四,振超也没有懈怠科研。他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于激光干涉原理的多功能测量装置》,负责搭建多功能测试装置通过激光干涉原理进行非接触式测量玻璃片温度、厚度、热膨胀系数、平整度等相关物理参数的测量。同时,他开始参加国内、国际会议,及时关注光电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第四届新型太阳能电池学术研讨会、第三届“Perovskite Materials and Devices”青年学者研讨会、“Hybrid Electronic and Photonic Materials and Phenomena”国际学术会议、第四届“Perovskite Materials and Devices”青年学者研讨会、“EMERGING MATERIAL TECHNOLOGIES SUMMIT2018 国际学术会议都能发现他积极的身影。不懈的努力和与时俱进的理论知识,让振超通过组分、维度、激子复合区域的三重调控,制备出目前国际领先的最高效蓝光钙钛矿 LED,于今年3月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以 第一作者发表 SCI 论文“Modulation of recombination zone position for quasi-two-dimensional blue 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with efficiency exceeding 5%”。

 

振超用“忙但不会感到疲惫”形容这几年的科研学习生活,“这是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不会感到烦躁。”同时他致力于开发先进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在科研中做到“挖坑让别人填”,能够成为一个厉害的科学家。


  

 


明确目标,剑指心中所向

村上春树曾说,“能把某个目标当作旗号高高地举起,总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不问年龄几许,不问身处何地。”能够让钙钛矿高效发光的黎振超,也犹如一颗明亮璀璨的星星,让人感到闪耀。

 

从本科接触科研至今,尝试过3、4个课题的振超最终选定发光材料继续深造。“把发光材料应用到生活中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情,实验成功后会很有成就感。”谈及自己的研究方向,振超露出了明亮的笑容,眼中盛着对发光材料满溢的喜爱。他向往未来能继续从事光电材料相关的工作,也希望出国了解别人做实验、管理实验室的方式。他在踏实而坚定地向成为光电器件前沿科学家而不懈努力。

 

采访的最后,振超就读研、读博谈到了自己的看法。“博士只是一种经历而不是一种头衔。博士毕业只能认可一个人四、五年的成果,但不代表他一定适合做科研。”他建议选择科研这条路的同学应该评估自己是否能承受失败与挫折,而不是盲目跟随大流读硕博。

 

正如杨澜所说,“决定你是什么的,不是你拥有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人生的分岔口跟随内心,哪怕需要为之披荆斩棘。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 邮政编码:510641/510006
Address: No. 381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 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Postcode: 510641/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