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遇见,都是美好的开始 ——记2018年2月材料之星陈晓婵师姐专访
日期:2018-05-07 浏览量:113

材院记者团 文 刘付小生


  

 


个人简介陈晓婵,原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14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后转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乙班,曾担任材料学院办公室学生助理,华南理工大学社团联合会办公室主管;曾获材料学院社会实践积极分子,“两学一做”主题党建活动党支部风采大赛二等奖,“彩愿”材料节“彩愿之声”歌手大赛三等奖;曾获华南理工大学军训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社团干部,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曾获华南理工大学三等奖学金(1次),二等奖学金(1次),现已获得经贸学院“2+3”项目的保研资格。

 

一连几天的细雨,是否成为你赶往教学楼的丝丝忧虑?翻看日历,才已发现是四月芳菲尽的季节,西湖边的金钱柳绯红不再,印入眼帘的已是暮春的深绿。时光总是奋步向前,今天的你,不如放慢脚步,来聆听一下2月材料之星——陈晓婵师姐的分享。

 

转专业,你考虑清楚了吗?

谈及转专业,每个人都会有迷茫的阶段,师姐8月份得知满足转专业的条件时,也不是一蹴而就就到了现在的班级。找辅导员,求助师兄师姐,跟班里的人一起交流,也认真拷问自己,最终觉得有机会那就试试,不给自己留下遗憾。过程看起来如此简单,然而实践起来师姐却表示,“不是转就结束了,恰恰一切才刚开始。”

 

进入一个新的班级,首先应重新定位,找准新方向,并且不断激励自己,这只是另一个起点。“那时我每周都得南北校两边跑,补上大一课程的同时,也要兼顾好大二的学习。”回忆起刚转专业的那段日子,师姐觉得虽有苦累却也坚决,“看到周围的人都那么努力,有时就真的不想成为看客。”除此之外,师姐也提到:“如果无法转专业的,不要灰心,更不要放弃。不如静下心来,安安分分地学,到时你会发现,兴趣在你不断的尝试与坚持中慢慢培养起来了。”

 

把控好角色转换

“我就喜欢跟人交流,作为班长团支书,我引领同学慢慢适应大学的节奏;作为社联主管,要服务多个社团;作为学生助理,协助老师整理资料,也可以拓展见识。然后站在歌手大赛的舞台上,我又活出了真实的自己,哈哈,我平时很喜欢唱歌的。”谈到课余生活,师姐娓娓道来。“当然,有时也会出现顾此失彼的情况,但我不会以此为阻碍。学业当然占主导地位,但当你学会在不同的角色间跳跃,其实这也是一种充实的生活。”

 

学习不是我们大学的全部,如师姐所说,一定要走出宿舍,去多多体验大学灿烂多姿的生活,给自己紧张的专业学习加点轻松剂。

 

不给自己留遗憾

作为华南地区首屈一指的工科大学,科研在我们本科阶段也占了一定的位置。当谈到科研经历,师姐略有遗憾地表示实验经历应该是本科里比较不光彩的一笔。由于在本科阶段只选择了SRP,很多以后作为科研人需要的能力——对数据,产品负责的素质,相比于身边的人自己都比较欠缺。所以谈到对于科研的看法,师姐郑重叮嘱我们:“一定要尽早进实验室,多多组队参加竞赛,一定要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中去。因为越到后面,你会发现时间会显得越短,到时你不是考研,就是实习,要不就是找工作了。”

 

事情做得不够完美,如果还有机会改善,那就抓住不給自己留遗憾。一天之内跑几个学院面试,最后如愿拿到经贸学院“2+3”项目的保研资格后,师姐也松了一口气:“本科做得不够好,我还可以读研,以一个新角色继续挑战自己。”

 

从生物学院到材料学院,从班级小小的班干到经贸学院的辅导员,我们可以看到师姐的每一次尝试都能获得惊喜。对于接下来2年的经贸学院兼职辅导员的工作,我们也祝愿师姐能继续保持本科生这种热情奔放的姿态,用一颗耐心认真与师弟师妹相处。同时,也能潜心科研,给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画上一个完美句号。陈晓婵师姐,加油!

 

【材院历史由大家书写 材院精彩由我们记录 记者团竭诚为您服务】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 邮政编码:510641/510006
Address: No. 381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 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Postcode: 510641/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