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院记者团 文 刘惠君
|
【个人简介】甘展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即将毕业攻读我校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研究生(直博生),导师董学会教授。曾2015年到2016年连续两次获得华南理工大学校二等奖学金,2017年富达二等奖学金(1万),2015年到2017年连续3次获得华南理工大学校三好学生称号,曾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研究计划”,已受理中国发明专利四项,曾获广东省第六届大学生材料创新大赛高分子材料赛区二等奖,一星级志愿者称号,两次获得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2015年阿克苏诺贝尔中国大学生社会公益奖银奖。
约甘展慧师姐进行材料之星访谈,“我在北区做实验,很晚才会回去”,师姐的回复永远离不开“实验”二字。沉迷实验无法自拔,这8个字可以充分概括她的日常生活。
实验日常,日常实验
虽然大一想进入实验室参加项目,但因专业知识和南北校来回不便被老师遗憾拒绝,但是师姐内心一直渴望进入实验室,一探科研本质,“一入材料深似海”,这是材料学院笑谈本专业的话,师姐却真切地体会到其中的欣喜与辛酸。
“当初一直就想做实验,去班主任办公室咨询意见,结果办公室的王林格老师刚好回来,我就这样被导师‘捡’回来了。”当时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自己还是刚上大二懵懵懂懂,只会帮师兄师姐洗瓶子的小白,如今马上就要毕业直博,四年青春荏苒,一腔热血抛洒在一方实验台上。
师姐科研经历很丰富,先后做了3个不同方向的项目,“反正还年轻,就不断地尝试新的方向吧”。或许一开始只是好奇,觉得做实验很厉害,但落实到过程上,每一次的尝试都有失败的可能,反复不断地尝试,查文献看论文,与老师和项目其他成员讨论。“如果仅仅是洗烧杯这样的实验技能,那随便一个人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都可以做得很好,科研真正需要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熟练掌握一台仪器的使用方法,不过是一个机械的操作,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怎么去提出想法、设计实验、建立理论框架,最后结果如何,这便是创新,“而且有时科研像赛跑,就要比别人先做出来”,这就是先进与进取。
充实中也有点遗憾
有的人喜欢热闹,有的人表面喜欢热闹,骨子里能在实验室一呆好几天默默地做实验,师姐便是后者。大一任实践部干事的过程中师姐认识了很多好朋友,也收获了很多幸福快乐的回忆,但是大二却没有在大家的期许下留任部,“当时觉得自己既然有志于科研,就会担心自己会分不了太多时间在部门上,会耽搁一些部门的工作。”,现在想来,还是觉得自己有能力协调时间和精力胜任这项工作的吧。
本科期间,时间还比较充裕,所以师姐建议要多去尝试,以后即使有机会,或许自己也没有现在的心境去做这些事情了。
师姐即将攻读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博士学位。软物质研究院是我校依托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广东省重点学科)建设,现有杂化功能材料、生物和生命学科、特种性能高分子材料以及新能源材料等4个科研平台,是作为探索建设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的试验区。扬帆起航。路向远方,祝愿师姐在以后的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更好地担当起作为青年的责任,在实验室亦能绽放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材院历史由大家书写,材院精彩由我们记录,记者团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