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一题目:Anodic and Cathodic Deposition of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for Energy Application
报告人:黄海涛博士,副教授,香港理工大学
报告二题目:超纳双相结构铸就近理想强度超强镁合金
报告人:吴戈博士,香港城市大学
邀请人: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报告时间:2018年11月12日(周一)上午10:00
报告地点:逸夫人文馆报告厅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8年11月09日
报告一摘要:
Electrochemical anodic and cathodic deposition are facile, versatile and controllable methods to fabricate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for various kinds of applications in sensing, catalysis, and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In this talk, I will focus on the recent work of our group on electrochemical anodization of metal oxide nanotube arrays and cathodic deposition of transition metal oxides/hydroxides for energy applications. In the first part, I will give a brief review on the use of TiO2 nanotubes and/or photonic crystal nanotubes to direct the propagation of light (photon management) for enhanced light harvesting in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The technique is also extended to the anodization of valve metal iron and non-valve metal nickel for energy storage applications. In the second part of my talk, I will give a few examples on the electrochemical cathodic deposition of transition metal oxide/hydroxide nanostructures for applications in supercapacitors and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报告二摘要:
在材料研究领域,制备接近理论强度的材料是极为困难的。大多数制备较强材料的方法是基于控制材料中的缺陷以阻碍位错的运动,然而这种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工业上使用的传统单相纳米晶合金和单相金属玻璃可以具备高强度,然而这些材料往往在较低的应变(小于2%)下便出现软化。此外,如果晶粒尺寸减小至超纳范围(超纳被我们定义为尺寸小于10 nm),由于反Hall-Petch效应的作用,材料会发生进一步的软化。在此报告中,将介绍使用结合超纳晶与非晶协同强化效应的机制来制备出一种超纳双相材料,使得这种材料在室温下具备近理想强度并解决了尺寸效应问题。这种超纳双相镁合金系统是通过磁控溅射方法将超纳晶粒均匀地嵌入富镁的无定形壳中,所得超纳双相材料的强度是近乎理想的3.3 GPa,这也是迄今为止强度最大的镁合金。同时,我们提出了一种强度增强机制,并由本构建模进行了分析。在材料制备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由直径约6 nm且几乎无位错的超纳晶相,当应变发生时该超纳晶相阻止了主剪切带的传播,在任何已出现的主剪切带内,嵌入的超纳晶分裂和旋转,也有利于材料的强化和抵抗剪切带的软化效果。在报告的最后,将介绍超纳双相材料的一些潜在应用价值。我们相信,这种超纳双相构筑将提供一种制备全新材料的方法,使其具备非凡的机械、磁性、电子或催化性能。
报告人简介:
黄海涛,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博士,现任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副教授,系研究生课程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电介质材料和具有新型纳米结构的新能源材料的制备,性能表征及物理机制研究。研究工作曾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Phot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Chem,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ngew. Chem. Int. Ed. 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等上,共计发表SCI论文逾200篇。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大会报告并曾作为国际学术期刊Composites Part A和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的客座编辑。2014年荣获亚太材料研究学会的杰出成就奖,2017年荣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现任国际学术期刊Scientific Reports(自然出版集团),Composites Communications(Elsevier)和Science of Advanced Materials的国际编委,并曾担任英国皇家化学会刊物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的顾问委员。
吴戈,1987年12月出生,2015年6月获华中科技大学微电子学及固体电子学博士学位,2015年11月获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及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15年11月至今在香港城市大学机械及生物医学工程系吕坚教授研究组任研究员。主要从事超纳双相材料,金属玻璃膜,高强高韧材料,镁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包括Nature一篇(cover page),授权和申请专利3项。获香港2017青年科学家奖(年度不超过3人)以及和中国新锐科技人物 “2017中国新锐科技知社特别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