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世勇、梁好均、李良彬教授系列学术报告
日期:2018-03-27 浏览量:133

报告题目一:触发式自降解聚合物及其灵敏响应组装体
报告人:刘世勇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题目二:Biochemical circuits for DNA-based molecular biocomputers
报 告 人:梁好均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报告题目三:高分子加工:从平衡到远离平衡、从感性到理性
报 告 人:李良彬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时间:2016年11月25日(星期五)下午14:30
地点:北区科技园1号楼N308会议室

 

附报告人简介:
       刘世勇,1972年10月出生于湖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授,现任中科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中科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研究兴趣为高分子合成化学、响应性高分子、超分子功能材料以及胶体和表面活性剂等。共计在Acc. Chem. Res., Prog. Polym. Sci., Chem. Soc. Rev., Phys. Rev. Lett.,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七个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8篇;在ACS高分子科学专业期刊Macromolecules上发表论文45篇。已发表的论文共被SCI引用11000余次,H因子61。近年发表的12篇论文入选ESI Highly Cited Papers。200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 (百人计划) 并于次年获择优支持,2004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结题获特优),2005年教育部“大分子胶体与溶液”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2007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9年获校友基金会青年科学家杰出成就奖、中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2011年获教育部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2012年获中科院青年科学家奖; 2014年获邀任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并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5年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6年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担任美国化学会高分子专业杂志Macromolecules顾问编委 (2008-2010),RSC出版社Polymer Chemistry杂志顾问编委 (2014-),Biomacromolecules顾问编委 (2015-),Macromolecular Rapid Communications 国际顾问编委 (2012-), 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国际顾问编委 (2012-),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副主编 (2014-), 《高分子学报》编委 (2016-),《化学通报》编委 (2012-),《化学学报》编委 (2012-),《中国化学快报》编委 (2012-),《功能高分子学报》编委 (2014-),《应用化学》编委 (2009-),《中国科学: 化学》青年编委 (2014-),《化学进展》编委 (2016-)。

       梁好均,教授,1963年5月生于吉林。1984年7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1990年12月于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0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9. 12 – 2000. 8月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访问学者;2000. 12 – 2001. 9英国Loughborough 大学材料系访问学者;2003. 9 - 11美国SUNY Buffalo大学生物物理系访问学者。研究集中在生物大分子物理实验及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的理论计算和模拟。实验包括: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DNA(RNA)分子机器设计和构建;生物分子机器在疾病诊治方面的应用;理论计算包括:细胞内基因网络及合成生物学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大分子粗粒化模型建立和多尺度模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计划等研究课题。在JACS, Angew Chem, Adv Mater, Macromolecules, Chem Commun, J Chem Phys, Phys Rev E,等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160余篇。

       李良彬,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双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要研究方向:发展同步辐射等先进研究方法,研究高分子材料加工-结构-性能关系,开发高性能薄膜(BOPP,锂电池隔膜等)。近年来,在Macromolecules,Journal of Rheology和Polymer等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170多篇,应邀为Macromolecules撰写展望文章。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重点项目、重大仪器专项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项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科学院重大装备研制项目,科技部973计划课题以及与Unilever等企业的横向合作项目。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 邮政编码:510641/510006
Address: No. 381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 Guangzhou University City,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Postcode: 510641/5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