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师生:
华南理工大学“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论坛”于2015年11月首次启动,旨在面向全球邀请拥有不同学术背景的青年才俊,围绕国际科学前沿、热点研究领域以及行业产业的技术问题等展开探讨和交流。通过这个平台,互相启迪、开拓视野,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现将近期学术活动安排如下:
一、论坛时间:2016年5月23日下午2:30
二、论坛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北区科技园国重大楼 N308A会议室
三、论坛报告人和题目:
岳衎博士(哈佛大学):基于分子纳米粒子的两亲性巨分子的自组装研究
董学会博士(麻省理工学院):巨型表面活性剂:基于纳米原子的超分子晶体
张维博士(阿克隆大学):超分子嵌段聚合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6年5月17日
报告摘要及主讲人简介:
1.基于分子纳米粒子的两亲性巨分子的自组装研究
报告摘要:
分子自组装是在介观尺度上形成多种有序结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报告人以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烷这一分子纳米粒子为结构基元,发展了基于点击化学的模块化精确合成方法,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纳米巨型分子,并系统研究了其自组装行为对分子化学组分,对称性和拓扑结构的高度敏感性。通过对分子结构的设计,报告人揭示了单组分软物质体系中若干非常规球状相,包括热力学稳定的准晶相的形成机理,丰富了人们对超分子自组装结构的认识。
报告人简介:
岳衎博士,2008年6月在北京大学元培学院获得化学专业学士学位;2013年12月在美国阿克隆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现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先后在Science, PNAS, J. Am. Chem. Soc., Macromolecules等化学和高分子科学的主流杂志上发表论文34篇,包括第一/通讯作者论文共12篇,并获批美国专利1项。
2.巨型表面活性剂:基于纳米原子的超分子晶体
报告摘要:
巨型表面活性剂(Giant Surfactants)泛指高分子链和纳米粒子的杂化连接物。它们在分子形态上与传统的小分子表面活性剂相似,而其自组装行为则同时具备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和嵌段聚合物的特点,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高分子链的柔性特点,传统的自组装理论更多侧重于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忽略了组分的形状效应。在巨型表面活性剂中,分子纳米粒子(Molecular Nanoparticles)具有不可压缩的三维刚性结构和多样化的表面化学性质,在赋予组分特定形状的同时,也引入多重分子作用力,来精确控制巨型表面活性剂的自组装行为和多级结构,因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平台来阐述形状效应在自组装过程中的作用。我们通过精细的分子设计,运用模块化的高效合成方法合成具有精确化学结构的巨型表面活性剂,并通过选择性地调控分子间相互作用来实现在介观尺度上(< 100 纳米)的精确组装,发现了一系列不存在于传统高分子中的超分子结构。不仅拓展了超分子组装的基础原理,同时也发展出多种类型的软物质先进材料,并且探索了其在能源、信号识别、生物医用工程领域的应用。
报告人简介:
董学会博士现为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2008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获得学士学位;2013年在美国阿克隆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获得博士学位;2013年12月至今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基于纳米原子的巨型表面活性剂的精确合成和多级组装结构。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CS Nano,Macromolecules等化学和高分子主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9篇,被引用600余次。
3.超分子嵌段聚合
报告摘要:
超分子聚合物是一类由单体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而成的,有别于传统共价键连接的聚合物。得益于其重复单元之间作用力的可逆性,使得超分子聚合物具有譬如自修复,易降解等独特的性质。其中,超分子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和性质是超分子研究领域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难题。我们成功第一次使用超分子嵌段共聚的办法成功制备超分子嵌段共聚物,同时对此过程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
报告人简介:
张维博士,2005年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裴坚教授课题组取得学士学位。之后在日本东京大学相田卓三(Aida Takuzo)教授课题组攻读博士学位。201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被选为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外国人特聘研究员。是在Science,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等化学和高分子主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