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了交叉智能论坛暨中国图学学会可视化与认知计算专委会走进华南理工大学活动。

与会专家合影

本次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图学学会可视化与认知计算专委会主办、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大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办,主题聚焦“交叉智能”,邀请了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波教授、中原工学院校长夏元清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王慧强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蔡成涛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刘祥龙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杨鑫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并做主旨报告。

我院林智书记、徐雪妙教授、余志文教授、林伟伟教授、聂勇伟副教授和李勇助理教授参会。此次活动吸引了大量校内外教师、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的积极参与。

本次交叉智能论坛主席由我院副院长、广东省大模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徐雪妙教授担任。

徐雪妙、王慧强、杨鑫三位教授共同主持

中国图学学会可视化与认知计算专委会主任杨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林智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由徐雪妙教授、王慧强教授和杨鑫教授共同主持。

学院党委书记林智代表学院致欢迎辞

林智书记代表我院向出席论坛的嘉宾致以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院近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办学质量及科技成果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林智书记表示,希望借助此次论坛让更多专家学者深入了解学院,携手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同时期待与会专家在交流中碰撞思想火花,为广大师生呈现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蔡成涛教授作专题分享

主论坛环节,四位学者做了精彩的报告。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蔡成涛教授以“船舶智能感知与数字孪生技术”为题,分享了智能感知技术在船舶领域的应用与挑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船舶智能驾驶分级,强调了在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如何从感知方面进一步提升船舶航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北京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夏元清教授作“智能网联无人系统云控制理论与技术”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讲席教授夏元清教授带来了题为“智能网联无人系统云控制理论与技术”的报告。报告聚焦于智能网联无人系统的跨域协同,清晰明了地讲解了云控制系统理论架构,强调了“云控制”是智能网联无人系统跨域协同控制与决策中的重要枢纽。最后,夏教授也展示了智能网联无人系统的实际落地应用,包括了地面无人车平台、空中无人机平台和水面无人船平台的协同控制。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波教授作专题分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波教授带来了题为“面向智能化发展的科技创新与智能应用”的主旨报告。李教授分享了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数据知识融合驱动是核心技术。数据、知识双轮驱动,更符合人类感知与认知的自然结合,预期将成为复杂智能应用的主要实现方式。李教授还介绍了人工智能面临的两大难题:常识推理与不确定性推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刘祥龙教授作专题分享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党委书记刘祥龙教授分享了以“具身智能物理对抗攻击”为题的报告。报告从具身智能领域潜在的安全风险出发,揭示了对抗攻击对机器学习造成的影响,并讲解了应对物理攻击反演生成方法以及环境幻觉建模的物理对抗攻击场景生成。刘教授提到,在未来想要营造一个安全的具身智能世界,需要认知驱动、对齐驱动和物理驱动三者共同构成的世界反演模型,以达到全域时空安全风险反演的目标。

参会师生与专家热烈讨论

在提问环节中,参会师生踊跃发言,提出了许多富有深度和启发性的问题。专家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与现场师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一步深化了论坛主题的探讨,为与会者带来了更多的学术启发。

此次活动不仅促进了我院与国内知名学者的学术交流,也为师生们提供了拓宽视野、激发灵感的重要平台。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科研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图文/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