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各单位:
当前,广州市疫情防依然严峻复杂,部分区域仍然存在社会面传播风险,个别区域仍有涉校疫情发生。根据上级和属地疫情防控相关部署,严防疫情输入、严防疫情在校园内扩散,确保全体师生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在继续实施11月17日学校《关于加强校园疫情防控相关工作的通知》的基础上,现就做好近期校园疫情防控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继续实施封闭管理
1.严格校门管理。保卫部(处)、大学城校区管委会办公室、国际校区综合事务办公室等单位负责,严格落实校门出入管理措施,全面把控校园进出通道,做到区域、人员安排合理、专人负责、登记排查、记录齐全。五山校区南侧门、北东门、西秀村—东莞庄南街门暂时关闭。
2.加强白名单人员入校管理。入校人员实施白名单管理,相关单位要持续动态更新白名单,确保白名单信息精准。非白名单人员和校外车辆(含非机动车)入校需提前预约,各受访单位按照“谁审核、谁负责,谁担保、谁负责”,以及主要负责人负责的原则,对预约来访的非白名单人员的健康状况、核酸情况、是否来自风险区域等事项进行提前审核,符合现阶段疫情防控要求的,方可审批入校(见附件1—3)。无关人员及车辆一律不得进入校园。
二、优化教学安排
1.所有本科课程(含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实践课等)和全日制研究生课程继续开展线下教学和线下考试。按防疫规定佩戴好口罩,学生尽量隔位坐,做好个人防护。
2.如因疫情防控政策不具备返岗条件的教师,需及时在网上办事大厅提交调停课(改为线上教学)申请,任课教师自行决定学生采取课室集中听课或线上听课的方式,如采取学生集中课室听课的方式,任课教师需安排助教做好课堂组织管理和教学答疑工作。
3.校外实习学生在实习单位有住宿者暂不返校,校外无住宿者暂停外出实习。
三、完善人员管理
1.师生员工执行“非必要不外出”。倡导在校内有住房的教职工回校居住;在校外居住的教职工要严格执行家校“两点一线”,学生做到学习、生活空间相对固定。全体学生非必要不跨校区流动,非必要不离穗。倡导学生“非必要不出校”,因就医等事项出校的须登录“My pass”系统申请,并经所在院(系)审批,经审批同意的方可出校。
2.加强校外居住学生管理。学生工作部(处)牵头,各学院配合,摸清校外居住学生底数,建档造册,要将学校的疫情防控要求无差别、无遗漏的传达至校外居住学生,实现校内校外同等标准的纳管,杜绝发生脱管、漏管现象。督促校外学生主动报备个人行程,加强校外旅居史排查。
3.强化团队码构建。学生工作部(处)、人事处、离退休工作处、后勤处、资产管理处、基建处、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大学城校区管委会办公室、国际校区综合事务办公室牵头,各单位负责,进一步加强团队码构建,加强各类人群健康监测,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4.加强后勤服务保障人员健康管理。后勤处、大学城管委会办公室、国际校区综合事务办公室负责,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配合,对后勤服务保障人员(含第三方机构服务人员)实施闭环管理机制,落实健康监测、核酸和体温检测等管理制度。加强个人防护,上下班途中和在校工作期间必须正确佩戴口罩,保持一米社交距离。后勤服务保障人员(含第三方机构服务人员)尽量住进校区,一般不采用每日通勤方式。校外居住的除进行核酸检测外,每天返校后须进行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上岗。
5.减少跨校区流动。教师可通过自驾或乘坐校巴前往各校区上课,学生巴士暂停运行。
四、强化密闭半密闭场所管理
后勤处、体育学院、图书馆、大学城校区管委会办公室、广州国际校区综合事务办公室等单位负责,相关单位配合,体育馆、图书馆等密闭半密闭场所,暂停对校外人员服务。要加强通风场所,保持空气流通,尽量减少无自然通风的室内密闭空间的使用。
五、加强就餐管理
倡导师生员工尽量错峰用餐,自觉做到少聚集、不聚餐。暂停对校外人员服务。减少堂食,倡导师生员工自带饭盒打餐,或打包带走,各食堂设置专窗提供便捷套餐外带。在食堂就餐时,不得随意移动桌面隔板,没有隔板的区域按照单人单座单向原则就坐。进入食堂主动扫场所码,绿码方可进入食堂。购餐须全程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就餐完毕立即佩戴口罩。全面禁止外卖,外卖人员不得入校。
六、筑牢疫情防控堡垒
各二级党委(党总支)要注重在防疫大考中汇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全力保护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安全,共同构筑起疫情防控的严密防线和坚强堡垒。
本通知执行期限为2022年11月22—25日,后续将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和属地要求,及时动态调整。
附件:1.五山校区非白名单人员入校申请报备工作指引
2.大学城校区非白名单人员入校申请报备工作指引
3.广州国际校区非白名单人员入校申请报备工作指引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年11月21日
附件1:非白名单人员入校申请报备工作指引(五山校区).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