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者:唐金聚
- 发布时间:2025-04-29
- 浏览量:105
为进一步提升校园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救护技能普及,近日,由学生工作部(处)、校团委、校医院和体育学院主办,乘风体育辅导员工作室和体育学院学生会承办的急救知识培训活动在华南理工大学清清文理楼3A01成功举办。
此次培训涵盖了多项关键技能,包括心肺复苏术(CPR)、自动体外除颤仪(AED)的使用、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常用急救常识等。活动采用了理论知识传授与实际操作演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同学们提供了一堂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红十字急救知识课程。
在心肺复苏培训阶段,老师着重阐述了心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及及时实施心肺复苏的关键意义。接着,老师依托模拟人体教具展开现场教学示范,从评估患者意识与呼吸状态、启动急救响应机制到规范执行胸外按压等全流程步骤,均进行了详尽阐释与标准演示。进入实操训练环节后,老师和红十字会志愿者们全程密切观察,随时纠正同学们在操作上的偏差,确保同学们能将理论知识和实操能结合起来。
演示操作
在AED使用培训环节,老师系统讲解了AED的标准操作规范,着重强调AED在紧急医疗救助中的核心价值及把握“黄金四分钟”救援时机的必要性。老师详细罗列使用注意事项,特别指出需先完成现场安全评估、精准判断患者意识与生命体征后,方可启动施救流程。演示阶段,老师分步展示AED操作全流程,针对电极片正确贴覆位置、设备自检心律分析、电击除颤触发及与胸外按压协同等关键步骤,结合要点解析进行标准化示范。
值得注意的是,老师特别介绍通过微信小程序“全国AED地图”快速定位周边设备的实用技巧:打开微信搜索“AED”,即可获取最近设备位置导航,同时显示步行距离与预计抵达时间,帮助学员掌握数字化急救资源调用能力,全面提升应急响应效率。
演示操作
在外伤急救四项基本技术培训环节,老师系统讲解了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的标准化操作方法,着重强调这些技术在创伤现场处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把握伤后“白金十分钟”救治时效的重要意义。老师特别指出操作前的评估要点:需先确认现场安全,迅速判断伤者出血类型、伤口深度及骨折状况,再依序实施急救。演示过程中,老师手持绷带与三角巾,以模拟伤口为对象,从展开敷料到贴合创面,动作轻柔且节奏分明。每完成一个包扎步骤,便暂停讲解操作要点,如敷料覆盖范围、缠绕力度把控,确保学员看清手法轨迹。当发现学员紧盯操作略显困惑时,老师会放慢速度重复动作,并主动询问“力度是否合适”“边角是否平整”,引导学员观察细节。
演示操作
在常见急救常识培训环节,老师围绕触电、中暑、烫伤、鱼骨卡喉及气道异物梗阻等场景,系统梳理理论知识框架,着重强调不同急救情境下的黄金处置原则。针对成人与婴儿气道异物梗阻的高风险状况,老师与助教配合示范互救时胸部冲击的站位、手势及施力要点;针对婴儿急救,老师怀抱模拟婴儿,精准演示背部叩击的掌根位置、力度控制及头低脚高的体位保持。每个动作均搭配“观察—讲解—演示”循环,力求让每个同学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和动作要领。
演示操作
通过本次校园急救技能培训活动,同学们在沉浸式学习中解锁生命守护新技能。从心肺复苏到AED设备使用,从创伤包扎到异物梗阻处理,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反复打磨动作细节,模拟急救场景与实操演练交替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大家不仅收获了宝贵的急救技巧,更重要的是,面对紧急突发状况时的自信心与应变能力得到了提升。这场干货满满的培训,为校园安全注入专业力量,也让急救意识化作守护生命的温暖微光,照亮未来每一处需要援手的角落。(图/文 乘风体育辅导员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