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实验室新闻

【讲座】“广为人知”社科学堂丨古籍保护进校园科普活动顺利开展

发布时间:2024-06-27 访问次数:122

  2024年6月20日下午,由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国家图书馆、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和中华造纸术与文化科普基地承办的古籍保护进校园科普活动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如期举行。

报告会现场

  来自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国家版本馆、华南农业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华造纸术与文化科普基地、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等单位的古籍保护专家、从业人员、老师和古籍保护爱好者近1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由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和中华造纸术与文化科普基地主任樊慧明教授主持。

  活动邀请到中山大学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主任、中山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林明研究馆员做了“古籍的生产与生存——影响古籍长期保存的因素”的学术报告。

林明研究馆员在做报告

  林馆长从古籍的载体、记录媒介和装帧方式详细介绍了古籍生产阶段的要素,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和在全世界的全播,林馆长指出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远远被低估了。

  林馆长从政治战争、自然灾难、保存环境和日常使用归纳了古籍生存阶段面临的问题。1966年佛罗伦萨阿诺河洪水,1991海湾战争造成了伊拉克大量珍贵文物被抢走或损毁,2004年德国魏玛安娜·安玛利娅女公爵图书馆火灾,2005年北京民族文化宫珍贵图书遭淹等都造成大量的古籍损毁。他指出,强大的中国使战争离我们很遥远,但自然灾难、保存环境和日常使用不当都可能降低古籍的寿命。

师生们认真听报告

  林馆长明确指出,坚固的保藏建筑、稳定的存储环境和有效的保护措施是解决古籍生存问题的关键因素。古籍及学术相关图书的出版,尤其是大套影印古籍用纸应选择符合国际和国家相关标准的永久纸。

  讲座得到了与会者的交口称赞,参会人员纷纷表示林馆长的讲座非常有价值。不仅分析了影响古籍长期保存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既增长了见识,又为博物馆、图书馆等古籍保护单位提高古籍的生命周期提供可行的方法。

参观实验室活动现场

  会后,广州版本馆等单位的多位参会人员参观了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和中华造纸术与文化科普基地,近距离感受由原料变为纸张的全部过程,纸质文献脱酸增强装置的操作流程。

  浩瀚的文献典籍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文脉绵延数千载的历史见证。但古籍在漫长的保存过程中,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容易老化损毁。纸质文献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保障,保护好古籍就是保护我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媒体报道:

古籍保护造纸技术:【讲座】“广为人知”社科学堂丨古籍保护进校园科普活动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