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广泛宣传党的二十大关于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2024年6月1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岭南文献保护研究中心、中华造纸术与文化科普基地联合开展主题为“科技筑梦 纸创未来”的公众开放日科普活动。
活动当天,来自华南农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执信中学、广州中学、汇景实验中学、象贤中学、番禺中学、署前路小学、清水濠小学等36家单位百余名科技爱好者兴致盎然地走进实验室开始一场“纸”的探秘之旅。
实验室科普展厅现场,我室科普工作人员围绕“纸发明前我国和外国用什么材料记事?他们有什么优缺点?造纸技术是怎样被发明出来的?造纸术的发明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纸有哪些种类和特点?纸的原料、成分、性能有哪些?古法造纸与现代造纸有何异同?纸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情况怎样?造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怎样?新形势下社会企业对相关学科人才的需求如何?”等十多个广受公众关注的科普话题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结合科普展板上生动的照片,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造纸学科的认识,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此外,工作人员还向公众讲述了实验室陈克复院士等科学家求学、科研的故事,鼓励在场的青少年要向科学前辈学习,树立科学报国的远大志向,将来成长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栋梁之才。
在实验室参观环节,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围在仪器设备旁边,听实验技术人员讲解制浆造纸工艺流程、古籍保护和修复技术,“这个设备是用来做什么的?”“纸浆是如何制成的?”“纸质文献为何要脱酸?”……看着这些高精尖的造纸设备,同学们好奇地问这问那,展示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活动现场,实验室还为学生们带来了有趣而专业的科学实验课,在实验室师生们的示范和指导下,同学们亲自动手制作“小纸张”,倒入浆料、输水过滤、铺纸吸水、滚轮碾压、高温烘干……,同学们认真观察着每一步骤的实验现象,并大胆尝试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分析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积极与实验技术人员展开交流和探讨。在古籍保护与修复实验室,工作人员把一本陈旧斑驳的古书放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古籍脱酸增强装备,和学生一起探秘科技如何助力古籍修复,让纸质文献实现“冻龄”,让文化血脉永续流淌。这种互动和交流将深奥的造纸科学变成看得见、学得会,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造纸知识的理解,还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的热爱。
本次科普活动,通过实地参观、现场讲解、示范演示、互动实验等方式,让公众全方位了解我国造纸事业发展及我室近年来的一系列前沿科技创新成果,零距离体验制浆造纸全流程环节,领略中华传统文化“造纸术”的深厚内涵和独特魅力,深刻感受到发展造纸事业的重大意义。
科普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实验室将立足教育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服务全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作用,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公益活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科普知识科学普及给广大青少年,促进青少年深入了解技术和先进的创新理念,培育更多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助推科技和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
媒体报道:
1、花城+:【研学】“广为人知”社科学堂丨“科技逐梦 纸创未来”科普活动顺利开展
2、古籍保护造纸技术:【研学】“广为人知”社科学堂丨”科技逐梦,纸创未来“科普活动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