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知

实验室新闻

奋斗正青春 科技向未来 广州天省实验学校高二年级师生来我室开展科普研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3-04-28 访问次数:685

了解实验室科学家奋斗历程

 了解造纸原料

学习手动抄纸技术

了解古籍保护和修复技术

了解显微镜下的细小纤维

与实验室研究生交流

  “纸是怎样制造出来的?可以用来造纸的植物有哪些?纸的成分主要由哪些构成?如何让破损的古籍重获新生?”

  带着一系列的疑问,2023年4月21日下午,广州天省实验学校高二年级师生近150人走进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以“奋斗正青春 科技向未来”为主题的科普研学活动。

  在成果展厅,我室陈华志副主任向同学们回顾了实验室三十多年发展和几代科学家接续奋斗的历程,认识科学发展的规律,感受科学家们勇于创新、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友爱、相互合作的人文精神。重点介绍了实验室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节能环保战略,研发的制浆造纸清洁生产与水污染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发展情况,以及围绕国家文化战略及新时代国家古籍工作规划,在纸质文献纤维原料分析与鉴定、脱酸增强化学品与设备研发与应用、古籍与重要文献的保护与修护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她指出,实验室的发展始终以满足国家重大需求为己任,希望同学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在担负科技自立自强使命中绽放青春力量。

  同学们还走进实验室,通过近距离接触实验台、实验装置和实验设备,激发了同学们对造纸科学的浓厚兴趣。刘站实验员通过实物向同学们展示并介绍了可用作造纸的植物资源如棉、木材、竹子、麻、稻麦草等区域分布和研究应用情况,带领同学们现场观摩了造纸原料如何通过打浆机、纸页手抄机、回转干燥机等设备分别实现打浆、抄纸、成型等造纸流程,看到“化木为纸”的那一刻,同学们惊呼科学技术的神奇与强大。刘道恒实验员向同学们科普了有害生物、空气污染、光辐射、温湿度、酸化等因素对古籍文献保存的影响,介绍了实验室古籍保护和修复设备实际应用情况。黄滟波实验员向同学们展示了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当看到一张没有色彩的普普通通的毫不起眼的小小试样,在显微镜下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同学们无不感叹和惊讶于肉眼看不到的世界里却拥有着无与伦比的神奇和美丽!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在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也更加热爱科学,敬畏科学,更加崇拜科学家,敬重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