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密结合国家十四五战略规划,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加强有组织的系统化科研和成果转化,提升科研原始创新能力和重大科技成果产出水平,服务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质量经济发展。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联合无锡市科技局特设立“未来技术太湖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旨在聚焦无锡产业需求,汇聚人才智力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师生积极围绕未来技术前沿交叉学科和无锡市“465”现代产业集群开展创新项目研究,助力无锡打造未来技术产业高地,现启动2025年未来技术太湖创新基金项目组织申报工作。
本通知所称创新基金,指华南理工大学与无锡市人民政府经友好协商,由无锡市人民政府在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出资设立,并由我校未来技术学院组织实施与管理的基金项目。
设立项目类型
基金项目按照重点前沿项目、产业先导项目、自由探索项目进行分类支持,紧密围绕无锡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展开:
(一)重点前沿项目。聚焦人工智能未来技术领域的基础性与前瞻性创新,特别是在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多模态大模型等关键方向加大投入,支持核心算法、模型机制及关键技术路径的突破。项目依托无锡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产业基础,推动前沿技术与优势产业深度融合,为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产业集群提供战略科技支撑,助力无锡建设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转化的高能级平台。(拟立项1~2个项目,项目资助金额为40~50万元。)
(二)产业先导项目。聚焦人工智能与重点产业的融合应用,围绕智慧医疗、智能康养、智慧心理、智能制造、绿色低碳等重点方向开展关键技术与系统解决方案的研究,推动典型场景下的人工智能应用落地。项目成果将优先纳入无锡未来技术本地化中心孵化体系,通过多方协同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助力无锡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形成先导优势。(拟立项4~5个项目,项目资助金额为10~30万元。)
(三)自由探索项目。鼓励面向未来的交叉学科和新兴技术领域进行探索性研究,涵盖但不限于脑机接口、新材料、智能感知、人机融合等方向,支持具有原创性和突破潜力的前沿科技创新。项目倡导基础研究与无锡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间的融合协同,助力形成创新生态和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支点。(拟立项4~5个项目,项目资助金额为5~15万元。)
申报要求和说明
为更好推动未来技术与无锡重点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落地性,本创新基金设立以下申报要求及说明:
(一)申报人资格。申报人应为未来技术学院全职教师,或与未来技术学院建立产学合作关系的校内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与科研诚信,近三年内无违纪违法或学术不端记录,并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博士学位。
(二)团队构成要求。项目团队应包含一定比例与无锡产业发展契合度较高的骨干成员,鼓励团队成员包括曾参与无锡企业联合课题研究或在无锡企业开展实习实践的学生,优先支持拟在无锡就业或创业的学生参与项目。对已与无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具备明确技术转化路径的联合团队,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资助。
(三)项目合规性要求。研究内容如已获得国家级、省级财政资金支持,或已获无锡市其他部门财政资金资助,或已纳入中央高校基本业务费等校内科研项目的,不得重复申报本基金资助。申报人须如实申报相关资助情况,确保项目申报的真实性与合规性。
(四)资助导向说明。本创新基金聚焦前沿交叉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应用,优先支持与无锡企业联合申报的项目,鼓励以项目为依托形成稳定合作机制,支持具备市场化潜力的科研成果在无锡落地孵化,推动高水平技术团队在无锡集聚发展,助力形成良性科技创新生态。
经费管理与实施周期
(一)经费预算管理。项目申请人应依据华南理工大学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相关规定,结合项目实际需求,科学、合理、合规地编制经费预算,确保资金使用专款专用、绩效可评估。
(二)项目实施周期。项目建设周期为1年,由未来技术学院组织结项验收。未能按期完成或验收不通过的项目负责人,2年内不得再次申报未来技术太湖创新基金。
(三)成果展示与对接要求。项目结题须如期完成研究任务与预期成果目标,并在无锡市范围内主导举办至少一次与项目相关的成果展示、技术交流或产业应用对接活动,展示研究进展与关键成果,主动对接本地企业或科研机构,推动技术转移和应用转化,服务无锡重点产业发展需求。
(四)参与科技交流活动要求。所有获批项目团队须参与无锡市组织的重大创新活动,包括申报当年度“十大创新应用场景”、参加由未来技术学院或无锡市科技管理部门牵头举办的科技研讨、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活动,每个项目执行周期内不少于2次,推动科研团队融入无锡科技创新生态,提升项目影响力与社会服务能力。
(五)成果标注规范。项目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成果(如论文、专利、软件、展示材料等)均须明确标注资助来源:“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太湖创新基金资助”(英文标注为 supported by The Taihu Lake Innovation Fund for the School of Future Technology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组织形式
1. 未来技术太湖创新基金采取自由申报方式,由未来技术学院负责项目的组织申报与评审工作,一切解释权归未来技术学院所有。在评审过程中,将重点考量项目与无锡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对无锡人才资源的利用与培养情况。
2. 为保证项目的实施绩效,项目完成后未来技术学院与经开区共同负责组织开展项目结题验收,对项目任务书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验收结果将作为后续项目支持的重要依据,同时与无锡的人才政策、产业扶持政策相衔接,对表现优秀的项目团队和个人在无锡的就业创业给予优先推荐和支持。
材料提交方式
1. 申报受理以纸质材料为准,受理截止时间为2025年7月20日,逾期未交视为放弃本次申报。
2. 申报材料包括《未来技术太湖创新基金申报书》一式两份,需详细阐述与无锡产业和人才的关联情况,以及项目成果在无锡的应用计划。纸质版自行报至未来技术学院办公室,电子版和电子扫描版发送至邮箱:qianjd@scut.edu.cn,邮件标题注明太湖创新基金,电子文件命名规则:项目类型_项目名称_老师姓名_未来技术太湖创新基金申请。
附 则
一、 本通知的最终解释权归未来技术太湖创新基金评审组所有。
二、 本通知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三、 逾期不报或材料不全者做弃权处理。
项目咨询 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钱老师,办公电话:19102077216,邮箱:qianjd@scut.edu.cn。
未 来 技 术 学 院
202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