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关于举行中科院理化所王树涛研究员学术报告会的通知


报告题目:仿生多尺度粘附界面材料

报 告 人:王树涛(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主 持 人:王均教授

报告时间:2024年6月15日(星期六)上午10:00开始

报告地点: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D1b-110

欢迎广大师生参加!

                           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

                                        2024年6月13日

报告人简介:

王树涛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党委书记、副所长。主要从事仿生多尺度粘附可控界面材料的研究,揭示自然界中特殊的界面粘附现象与机制,设计与制备仿生多尺度界面材料,探索其在医疗健康、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入选2020年中国化学会会士,2017年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入选2014年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6年教育部长江学者岗位特聘教授,2014年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6年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年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曾获2010年世界科技奖提名,2013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7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18年Nano Research Young Innovators Award in NanoBiotech (45 under 45),2020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唐立新优秀学者奖”,2022年获第四届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工作者委员会菁青化学奖-卓越奖,2023年国际材料联合会前沿材料青年科学家奖等奖项。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Nat. Mater.,Sci. Adv.,Adv. Mater.,PNAS,Chem,Matter,Chem. Rev.,Chem. Soc. Rev.,Acc. Chem. Res.,Nat. Rev. Mater.等,引用28000余次。

 

报告摘要:

生物界面粘附是界面化学研究中的前沿热点之一,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生命的奥秘,还对发展新型功能界面材料和相关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向自然学习,为发展新材料源源不断的提供新原理和新模型。近年来,我们研究了几种生物界面上的特殊粘附现象,并受此启发发展了系列仿生粘附可控界面材料。1)揭示了松塔的超慢吸湿运动是由维管束中弹簧/方形异质结构驱动,纠正了传统认知的由维管束和石细胞组织双层结构共同驱动机制,并研发了具有超慢运动的软体驱动器;2)提出结构匹配和分子识别的协同仿免疫界面识别理念,构筑了系列仿免疫CTC捕获芯片,解决前列腺癌PSA灰区诊断率低,将之从58%提高到91.7%;提出界面乳液聚合方法,构筑了系列形状可控(从Janus到多孔)与表面化学可控的仿生异质微球,实现细胞、蛋白、糖肽、染料等高效分离;3)提出表面浸润诱导转移策略,实现从2D到3D,从宏观到微观的高精度凝胶表面图案化;提出仿嗅觉受体-粘附传感一体整合设计,解决传感单元与基底粘附问题;4)提出了生物流体“自泵”模型,发展了生物流体粘附可控界面材料,促进了功能布料和伤口愈合敷料升级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