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聚焦

王均教授、杨显珠教授合作在Nano Today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药物递送载体被广泛用于提高创新药物成药性、增强药物治疗效果、改善药物分布等。一直以来,递送载体被认为不具有药理活性,作为药物辅料使用。但是,递送载体真的没有药理活性吗?2020年,Science发表论文“The activities of drug inactive ingredients on biological targets”,报道了那些以往被定义为“无活性物质”的部分药用辅料具有生物活性。发展具有生物活性的载体材料成为目前药物递送领域的热门方向。

在研究中,研究团队制备一系列脂质-聚合物杂化纳米体系,发现了阳离子脂质-聚合物杂化纳米颗粒(DOTAP- hNP)能够抑制肿瘤细胞Na+/K+-ATP酶活性,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死亡(ICD),从而在原位产生大量的肿瘤抗原。并且,DOTAP-hNP可进一步捕获部分抗原,并将它们转运到引流淋巴结中的抗原呈递细胞,启动抗肿瘤免疫效应。在多种肿瘤模型(CT26、B16F10和4T1)中,局部注射DOTAP-hNP可促进了引流淋巴结中APC细胞的激活和瘤内T细胞的浸润,引发全身抗肿瘤免疫反应;该体系与免疫检查点抗体(αCTLA-4)联合使用,能够协同增强抗肿瘤疗效。

 图:DOTAP-hNP驱动肿瘤抗原的原位生成和淋巴转运,以启动全身抗肿瘤免疫

该成果以“Cationic lipid-polymer hybrid nanoparticle drives in situ generation and lymphatic navigation of tumor antigens to prime systemic antitumor immunity”为题发表在权威学术期刊Nano Today (DOI: 10.1016/j.nantod.2024.102335)上。华南理工大学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陈俊彬和苏苗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均教授和杨显珠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通讯员:杨显珠教授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