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汴生 教授
李汴生,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1984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微生物工程专业,1989年获发酵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1997年获食品科学专业工学博士。2003年至2004年在美国华盛顿州州立大学生物系统工程系访问学习。曾获“1981-2001年广东省食品行业有突出贡献专家”(2002)、“改革开放三十年广东省食品(医药)行业突出贡献专家”(2008),全国优秀学会工作者(2011年)等称号。
从教30年,讲授的课程包括:博士生课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进展”、硕士生课程:“非热杀菌技术”、“工程化食品”;本科生课程:“食品加工和保藏原理”、“食品加工安全控制”、“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食品科学技术进展”、“食品营养与安全”、“食品工艺学”、“罐头食品工艺学”等课程。教学中注重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好评,被评为华南理工大学“教学名师”。作为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参加“食品加工和保藏原理”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工作,并使该课程成功被评为2013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0年“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005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和2004年“广东省省级精品课程”。荣获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华南理工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华南理工大学教学优秀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等。
主编教材和专著5部,主编国际会议论文集2部,包括《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15.1)、《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7.8)、《食品工艺学概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北京,2006.7)、《非热杀菌技术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4.9)、《计算机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广州,1998.11)等。其中《食品加工与保藏原理(第二版)》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获评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业优秀教材一等奖(2015),《食品工艺学概论》被列为高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适用教材,《计算机在食品工程中的应用》获中南五省区优秀教材二等奖(1999)。
主要从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加工与保藏、食品质量安全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对热杀菌和非热杀菌技术,食品超高静压处理技术,食品冷、热加工技术,食品天然大分子(蛋白质、多糖等)的改性,动植物、微生物中功能成分提取分离,食用型超微细粉体物理、化学及生物性能分析,农水产品精深加工、传统食品加工的产业化提升等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近五年主持和参加国家、广东省以及地方、企业委托项目二十余项,包括:广东省天然产物绿色加工与产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2015),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人民政府委托项目“饶平县食品产业发展战略规划(2015-2030)编制研究”(2015),广东省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项目“建立食用植物油生产企业内部可追溯制度”(2014),广东省产学研结合科技创新平台项目“广东省粤式特色禽肉食品深加工产学研科技创新平台(2012)”,企业委托项目“LED灯照射对蔬菜保鲜效果的影响研究”(2015),“低GI值全营养食品的设计与研制”(2014),“粤式包点工业化生产关键技术”(2013)”,“广式焙烤食品洁净加工传热传质特性及变化规律研究”(2012)”,“中式快餐热,冷链供餐体系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2011)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180多篇,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10多项。作为合作方负责人完成的成果“优质果冻产品高效加工关键技术及规模化示范(排名第3)获2014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岭南水果的蜜饯加工副产物高值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排名第2)”获201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2010年度潮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健康安全型广式优势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排名第5)”获2012年度中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外在学术兼职工作中,兼任中国食品科学与技术学会理事,广东省食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广东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家,广东省水产品安全委员会专家,为扩大学校在行业中的影响,为发展广东食品工业做了许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