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解读智能未来!陈小奇院长在广东民办高校科协联盟授课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17

陈小奇院长在广东民办高校科协联盟授课

11月11日,由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广东省科协事业发展中心、广东民办高校科协联盟及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共同主办的广东民办高校科协联盟2025年“院士讲坛”在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举行。本次讲坛特邀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新西兰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院长陈小奇院士作为主讲嘉宾,以“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与未来”为主题作专题授课。

陈小奇院士结合其横跨四十余年的学术旅程,以生动详实的方式阐释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脉络与未来趋势。他指出,智能制造与智能机器人技术已上升至国家乃至全球战略竞争的核心层面,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为把握这一战略机遇,广东省已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并牵头组建产业联盟,旨在加速推动区域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的集聚发展和能级提升。

展望应用前景,陈小奇院士认为工业级及服务型具身智能机器人将在智能制造、智慧教育、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空间。他特别指出,中国目前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密度与总体规模上已位居世界前列,整个产业正处在高速发展阶段。

在创新成果方面,陈小奇院士分享了团队在多模态感知焊接机器人、航空发动机叶片再制造机器人装备以及仿人灵巧手等前沿领域取得的技术突破。他强调,未来研究的重点在于攻克类人机器人在环境感知、智能决策与精细操作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瓶颈,最终实现智能制造在全场景下的深度融合与规模化应用,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

陈小奇院长解读具身智能机器人发展

近日,陈小奇院士在接受《广州日报》科技周刊专访时,进一步阐释了智能制造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并介绍了学院在相关领域的科研布局。他指出,当前珠三角地区智能工厂的数字化与自动化技术已较为成熟,推动智能制造迈向更高阶段,需引入AI大模型、数字孪生及具身智能等前沿技术。陈小奇院士强调,应用于工业制造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应注重“术业有专攻”。在现有算力条件下,不宜追求过于通用的大模型,而应聚焦具体行业场景,开发针对性强、轻量化的小模型。

在智能制造方向的科研布局方面,学院重点围绕三大方向展开:一是探索利用AI大模型提升产线调度与实时监控的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二是加强智能工厂的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复杂产线的实时数据采集与闭环控制;三是在增减材一体化制造等复杂工艺中,融合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技术,持续提升制造的智能化程度。

未来,学院将积极响应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部署,以“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为核心,围绕五大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前沿基础研究,研发六类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系统。在多个工业应用场景,包括智造、医疗、农林、低空经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科技创新和落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人才高地和科技创新高地。(图文/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 广州日报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