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中心

喜报 | 轨道交通节能技术中乌携手攻关立项
来源:     发布时间:2025-06-19

近日,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正式发布2024年度第二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立项结果,我院卢少锋教授团队申报的《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节能自动化技术研究》项目成功获批立项。

获批立项文件

该项目由卢少锋教授担任项目负责人,新乌兹别克斯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主任SanghyukLee教授担任境外方负责人,形成了“双牵头”的国际化科研架构。项目以华南理工大学为牵头单位,联合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科技合作研究促进中心作为境内参与单位,同时携手新乌兹别克斯坦大学(境外牵头单位)、乌兹别克斯坦铁路股份公司,构建了跨国界、跨领域的协同研究体系,共同推进城市轨道交通节能自动化技术的创新攻关。本项目聚焦城市交通系统能量耦合,设计新型调度优化模型,旨在提升电网消纳新能源能力,缓解城市电网升级压力,实现交通系统节能增效。

项目整体技术框架示意图

城市交通电气化加速发展带来的能耗增长问题愈发突出。随着智慧城市轨道交通、电动汽车与新能源的快速发展,电气化城市交通系统能量耦合日益紧密,但列车高能耗、城轨车站运维用电体系独立存在、电动汽车无序充电等问题,将导致电网能耗激增、负荷不稳。2024年我国城轨系统总耗电量高达270.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3%,已成为城市电网的主要负荷之一;同期我国内地58个城市城轨运营里程突破12168公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铁路网长约4669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2446公里,同样面临严峻的能耗压力。两国均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节能增效,此次合作将整合双方资源与技术优势,共同探索轨道交通节能方案,提升区域能源效率与国际竞争力。

此次中乌合作立项,是学院践行国家战略、深化“一带一路”科技交流的重要实践。未来,学院将以此为起点,锚定学校加速挺进全球百强大学的建设目标和学院学科的发展目标,持续优化“156+X”特色交叉学科群,在多个工业应用场景,包括智造、医疗、交通、农林、低空经济,强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落地,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图文/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