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5年度项目评审结果,农工党华南理工大学总支党员、未来健康研究院副院长马津津教授申报的“肌腱修复的力学生物耦合机理”项目,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马津津教授长期致力于力学生物学与再生医学交叉领域的研究,在肌腱修复等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本次获批项目聚焦肌腱修复这一重要临床问题,旨在深入探究力学微环境与细胞生物学行为之间的耦合机制,为肌腱损伤修复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策略。该项目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也展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是国家支持优秀青年科学家开展创新研究的重要人才项目,旨在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该项目的获批,充分体现了马津津教授在力学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国内同行的广泛认可。
马津津教授的研究方向聚焦医疗卫生领域,与农工党主要以医药卫生、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界别特色高度契合。作为农工党党员,马津津教授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积极参政议政、服务社会,展现了新时代高校教师和农工党党员的双重责任与担当。
马津津教授此次获选,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也是学校力学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更是农工党华工总支和学校统一战线的骄傲。她的成功为统一战线成员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更多的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拼搏、追求卓越。
【马津津教授简介】
华南理工大学未来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3D打印与再生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关节软组织损伤与修复的治疗预防策略及可穿戴设备的研发。2012年于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获博士学位。为进一步拓展交叉研究背景并加深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转化,同年赴克利夫兰医学中心(Cleveland Clinic)从事博士后工作。2017年起任副研究员并先后在生物医学工程系及骨外科系开展研究,主持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R21项目及克利夫兰医学中心青年研究者医学影像基金等项目。2022年入职华南理工大学,主要从事关节软组织损伤修复的基础转化研究及结果测量工具的研发。在Bone Research, Advanced Science, Cell Death Discovery,Bone and Joint Research, Journal of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ry等临床及组织工程领域的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2项美国专利授权;获得了包括美国运动医学骨科学会AOSSM国际卓越研究奖、密歇根大学Proquest杰出论文奖等多个奖项。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及广东省省市联合重点基金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
(图文/农工党华南理工大学总支 编辑/党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