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统战动态

华南理工大学统一战线共赏阅兵盛事,凝聚奋进力量

时间:2025-09-04单位:统战部浏览量:10

分享到

9月3日,一场盛大阅兵式隆重举行,华南理工大学党委统战部积极组织各民主党派、统战团体成员通过电视、网络直播等多元渠道收看这一承载国家荣耀的时刻。此次阅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国家发展辉煌成就的生动展示,也是激发爱国情怀的重要契机。

在收看过程中,华南理工大学统一战线成员们被阅兵式的震撼画面深深吸引。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无不彰显着国家的日益强盛,让大家深感自豪与骄傲,同时也汲取了奋进的力量,阅兵式结束后,老师们难掩激动之情,纷纷发表个人感言。

陈海东(民革华工总支委员、电子与信息学院副研究员):从1945年到2025年,80年弹指一挥间,3500万军民的牺牲换来了我们国家今日的和平繁荣,岁月如歌,山河无恙。然而,国际形势变乱交织,全球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格局加速演进,全人类发展走到新的“十字路口”,历史的烽烟从未消散。

今天,北京长安街上铁甲奔流、鹰击长空,各类国产现役主战装备纷纷登场,充分展示我军完善的体系作战能力、新域新质战斗水平以及强大的战略威慑实力。民革党员曾经亲自参与研发的雷达产品雄赳赳气昂昂走过天安门广场;当前,华工民革的老师和他们所在的团队,聚焦国家重大需求真问题,持续开展科学研究和科研创新,用实干和成果服务国家利益和全人类发展。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人类必将走向文明发展的道路。

俞祝良(广东省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广东省委会常委、华工委员会主委,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执行院长):作为一名教育科技工作者和民主党派成员,观看此次盛大阅兵,内心深受震撼与鼓舞。这场阅兵不仅展现了国家强大的国防实力,更集中体现了科技兴军、创新强国的深刻内涵。一支现代化军队的背后,是无数科技工作者默默付出的智慧与汗水,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和尖端科技的重大突破。从信息化作战体系到智能化装备列装,无不彰显出科技赋能国防的磅礴力量。让人深切体会到,没有强大的科技,就没有巩固的国防;没有自主的创新,就难以真正实现民族复兴。多党合作制度下,包括民主党派成员在内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共同致力于国家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国防建设。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正在迎来历史性机遇,我们也更应奋发有为、攻坚克难,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科技助力强军,以创新推动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与力量。

杨雄文(广东省政协委员、民建华工支部主委、法学院教授):观看“9·3”阅兵式时,当受阅队伍踏着铿锵步伐走过,当先进装备列阵展现大国底气,我内心的震撼与自豪难以言表。这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守护,更让我深切感受到“国家强盛,人人有责”的重量。作为民建华南理工大学支部的一员,我从阅兵精神中读出了与学校发展的共鸣。当前学校正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目标奋进,这与阅兵所彰显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精神高度契合。未来,我将把观阅兵的热血转化为实际行动,立足教学科研本职,聚焦学校在优势领域的突破需求,积极建言献策,彰显民建人的责任与担当,让个人奋斗与学校发展同频,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学校建设新征程贡献一份力量。

包莹(民进华工基层委委员、建筑设计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弘扬而弥新。5098天,是中华民族从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14年的浴血抗战历程。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伟大胜利。九三阅兵让我深深感受到祖国的强大,这背后是无数先辈的奉献和牺牲。作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的成员以及一名高校科技工作者,我更需深刻理解与传承先辈的精神,努力奋斗。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要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祖国更加昌盛,让和平的阳光永远照耀这片土地。山河无恙,祖国万岁!

蓝东明(农工党华工总支委员、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研究员):9月3日的阅兵式气势恢宏,彰显了国家的强盛与民族的自豪。观后深感震撼,热血沸腾。作为一名农工党党员,深知肩上责任重大,本人将立足食品及教育领域,发挥专业优势,为科技创新、国家发展、社会福祉贡献力量。作为农工党华工总支委员,将继续与总支同志们一起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助力学校双一流学科发展,高质量完成“十五五”规划目标,以实际行动践行矢志报国的情怀。

蔡宏民(致公党华工基层委党员、未来技术学院行政副院长):观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盛典,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受阅官兵军容严整、斗志昂扬,各类国产先进武器装备有序亮相,充分展现了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彰显了国家实力与民族自信。抗战老兵方阵尤其令人动容,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民族的脊梁。此次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和平的庄严宣誓。它彰显了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二战胜利成果与国际秩序的坚定决心。作为学校二级学院负责人,我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将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融入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中;作为致公党党员,更应发挥侨海特色、汇聚智慧力量,在多党合作舞台上建言献策,共同致力于国家现代化与民族复兴伟业。

李平(番禺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广东省委会常委、华工基层委主委,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在恰逢九三学社建社80周年纪念日里见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更觉使命厚重、与有荣焉。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致辞“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言犹在耳!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庄严宣告,更是对未来的坚定承诺。铭记历史,是为了警醒未来,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作为九三学社的一员,我深知科技强国、教育兴邦的重任。我辈更应传承“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以专业所学服务国家战略,以履职尽责汇聚发展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贡献九三力量,不负历史、无愧时代。

税安泽(华工侨联副主席、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当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铿锵有力地响彻天安门广场,当受阅部队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通过检阅台,当抗战老兵情不自禁地向受阅部队行军礼,当先进武器装备依次亮相,我内心被深深震撼,自豪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盛大的阅兵式充分展现了国威军威,整齐的方阵、先进的装备、昂扬的士气,令人震撼,生动彰显了我国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极大鼓舞了军心民心,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作为一名教学、科研并重的大学教师,我深感先进科研与卓越人才培养之重责。我们要以教育强国为己任,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价值观、人生观及深厚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吴晓黎(华工港澳联副会长、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9月3日,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直播。恢宏的场面、整齐的方阵和先进的武器装备让我深感震撼,热血沸腾。特别是“联勤保障”“无人化作战”等新质战斗力的集中展现,让我真切体会到祖国国防实力的跃升。作为一名港澳联谊会委员,我深知肩负的责任,将继续团结在爱国统一战线中,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专业优势,为学校发展和国家建设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情怀。

谢从珍(华工知联会秘书长、电力学院教授):和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抗战胜利80周年大阅兵,深有感触!从抗战胜利的历史时刻到科技强国的新时代,从天安门广场的受阅装备到实验室里的创新突破,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用不同的方式构筑了钢铁长城。“长缨在手,敢缚苍龙”,阅兵式上国家日益强盛的军事力量振奋人心,作为一名高电压技术领域的高校教师,我将更加积极地投身到科研创新和电力人才培养中,以科研报国为己任,将专业发展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坚持基础研究及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钟健伟(华工欧美同学会会员、微电子学院副教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的战争,凝聚了全体中华儿女的血与火,铸就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回顾历史,留学生群体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抗战时期,周恩来、邓小平等旅欧青年积极宣传真相,呼吁国际声援;赵元任等学者以学术和舆论支持抗争。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钱三强、华罗庚等一大批留学归国人员倾心报国,在“两弹一星”、教育科研等关键领域作出卓越贡献。作为华南理工大学欧美同学会代表,我深感使命在肩。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如火如荼,正致力于打造世界级人才高地。我们当以先辈为榜样,发挥专业与国际视野优势,勇担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重任,为大湾区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智慧与力量。

马碧云(华工欧美同学会会员、电子与信息学院副教授):今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70分钟里我最直观的震撼就是“电子化”扑面而来:84%的装备首次亮相,全部国产现役。当无人作战群驶过时,每辆无人地面平台车顶的多面阵雷达静默旋转,车身液晶屏实时刷新战场态势;信息作战方队的电子干扰车展开成一面“数字盾”,天线薄如蝉翼却能瞬时覆盖全频谱。空中“攻击-11”隐身无人机与有人战机混编通场,机翼下的数据链天线像银色血管,把每一架节点连成同一个“蜂群大脑”。镜头扫过观众席,一位白发老兵抬手敬礼,映在他湿润双眼里的,不是钢铁洪流,而是那些闪烁的指示灯——那是他们当年用血肉换来的今日之光。

此次组织收看阅兵式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华南理工大学统战成员的爱国热情,大家一致表示,将把这份澎湃的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立足本职岗位,砥砺前行,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汇聚更多智慧与力量。

(图文/党委统战部  编辑/党委统战部)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