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忱爱国心,殷殷爱国情
——民建华南理工大学支部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1945年12月,一个叫“民主建国会”的政党诞生了,从此,它与中国共产党结下了不解之缘;70多年前,一个叫黄炎培的年过花甲老人来到延安,从此,他与毛泽东的“窑洞对”永载史册。70多年过去了,民建人依然清晰记得,为了团结自救、争取光明前途,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孙起孟等一批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及其联系的文教界知识分子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发起创建了民主建国会。民建的诞生,正是一批爱国人士的爱国之举。70多年的历程告诉人们,民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民建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并肩作战。
经济特征显著,学术素质突出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建华工支部组建于1996年1月份。至今已经走过了20多个年头,经历了五届委员会班子。民建支部为广东省的经济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其中包括省政协常委李定安、省政协委员雷鸣、省政协委员王幼松等会员,在任期间都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能作用。历任主委有文静林、黄雯莹、李定安、雷鸣,现任主委王幼松。截至目前,共有会员27人。
广大会员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支部人数虽少,但拥有高学历、高级职称的会员在整体中所占比例较高,会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较好。部分会员承担了不少国家级、省级和校级课题,各类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过百篇(含收录EI论文),培养了数十名研究生(含博士后、博士和硕士),撰写了10多本各类教材和专著,发明的专利更是不计其数。
踊跃参与实践,服务经济大局
走过25年道路,经过重重考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已经是民建华南理工大学支部最大的政治共识,是民建华南理工大学支部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25年以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民建华南理工大学支部以主人翁的姿态共商国是,积极参与校内校外事务。民建华工支部坚持每学期开展1-2次的民主生活活动,会员们力所能及地参与课题的调研、建言献策和社会服务活动,利用各种机会去企业参观,为企业把脉和与其他民建机构进行联谊活动,为促进珠三角、广东乃至全国的企业发展和经济建设贡献力量,为建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出积极贡献。
积极参政建言,提案成果丰硕
民建华工支部,继承民建优良传统,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群众关心得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在履职中发挥作用。充分发挥民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界别特色,利用民建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在民建省委会和学校党委统战部的领导下,紧密围绕广东省经济建设发展战略和学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中心工作,积极履行参政议政和建言献策的功能,提出了很多优秀的提案。有“关于合理利用校园绿地的建议”“关于华南理工大学教职工健康及锻炼情况调查及建议”“关于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公示与评价认证制度的建议”“关于优化我省产业集群区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的调研”“五山高校历史文化建筑现状评估与保护分析报告”“关于建立健全外籍生新型冠状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机制的建议”等,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发挥作用。
发扬博爱精神,开展社会服务
除了参政议政之外,社会服务也是民主党派的主要职能之一。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是指以爱心从事本职工作以外的对社会有益的帮扶活动,通常是公益性质的。在学校统战部的带领和组织下,民建华工支部会员发扬博爱精神,积极参加社会服务工作,先后通过扶贫助学、捐赠书籍、法律培训讲座、抗疫物资捐赠等活动,为推动广东各区域间协调发展、普及法律知识、巩固全国抗疫成果作出了积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今天的中国正在一条高质量发展和改革的新长征路上追梦前行。在这条伟大征程的道路上新中国还会不断遇到各种艰难险阻,这需要我们秉承民建华工支部老一辈会员的优良传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要求,做到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在点子上、监督监到关键处,将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化于做。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民建华南理工大学支部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创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新篇章,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始终心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继续努力前进。
图文/民建华南理工大学支部
编辑/党委统战部





